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研究范围、对象与内容第15-20页
        1.2.1 研究范围第15-16页
        1.2.2 研究对象第16-19页
        1.2.3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0-24页
        1.3.1 研究方法第20-23页
        1.3.2 研究框架第23-24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24-30页
    2.1 国内外文化地理学研究概况第24-26页
        2.1.1 国外文化地理学的现状与发展第24页
        2.1.2 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现状与发展第24-26页
    2.2 国内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学研究概况第26-27页
    2.3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概况第27-28页
    2.4 相关研究的不足与期许第28-30页
第三章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数据库的构建第30-67页
    3.1 漳州地区自然地理概况第30-33页
        3.1.1 地理区位第30-31页
        3.1.2 地形地貌第31-32页
        3.1.3 山系、水系第32-33页
        3.1.4 气候特征第33页
    3.2 漳州地区人文环境概况第33-37页
        3.2.1 文化脉络第33-35页
        3.2.2 家庭组织第35-36页
        3.2.3 人口与民系构成第36-37页
    3.4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的文化地理因子第37-62页
        3.4.1 建村年代第38-39页
        3.4.2 村落地形第39页
        3.4.3 村落选址第39-40页
        3.4.4 村落规模第40-41页
        3.4.5 村落民系第41页
        3.4.6 村落组团关系第41-43页
        3.4.7 村落形态第43-49页
        3.4.8 村落环境要素第49-51页
        3.4.9 传统民居类型第51-62页
    3.5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的数据库构建第62-64页
        3.5.1 技术路线第62-63页
        3.5.2 数据库建立第63-64页
    3.6 本章小结第64-67页
        3.6.1 漳州地区自然地理概况第64-65页
        3.6.2 漳州地区人文环境概况第65页
        3.6.3 文化因子的确定与数据库的构建第65-67页
第四章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特征第67-97页
    4.1 传统村落及民居的文化地理特征第67-88页
        4.1.1 传统村落的总体分布特征第67-68页
        4.1.2 传统村落的地形分布特征第68-69页
        4.1.3 传统村落的建村年代分布特征第69-70页
        4.1.4 传统村落的村落朝向分布特征第70-71页
        4.1.5 传统村落的村落规模分布特征第71-72页
        4.1.6 传统村落的民系分布特征第72-73页
        4.1.7 传统村落的组团关系分布特征第73-75页
        4.1.8 传统村落的村落形态分布特征第75-77页
        4.1.9 传统村落的村落环境要素分布特征第77-78页
        4.1.10 传统村落的水系要素分布特征第78页
        4.1.11 民居类型的分布特征第78-88页
    4.2 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因子的叠合分析第88-94页
        4.2.1 主导因子叠合分析第89-90页
        4.2.2 主导因子与辅导因子叠合分析第90-94页
    4.3 本章小结第94-97页
        4.3.1 文化地理特征总结第94-96页
        4.3.2 文化地理因子叠合分析总结第96-97页
第五章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划第97-135页
    5.1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的文化区划分第97-99页
        5.1.1 文化区的定义、分类及特征第97-98页
        5.1.2 文化区划的原则与方法第98-99页
    5.2 划定文化区第99-103页
    5.3 漳州地区各文化区的景观特征第103-132页
        5.3.1 漳州东部九龙江平原-福佬从厝合院民居文化区第103-110页
        5.3.2 漳州南部沿海平原-福佬合院排屋民居文化区第110-116页
        5.3.3 漳州西南部-客家福佬围楼排屋民居文化交融区第116-123页
        5.3.4 漳州西北部博平岭山脉-客家围楼民居文化区第123-127页
        5.3.5 漳州北部-福佬五凤楼围楼民居文化区第127-132页
    5.4 本章小结第132-135页
第六章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地理学特征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35-185页
    6.1 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第135-143页
        6.1.1 地形因素第135-139页
        6.1.2 河流因素第139-141页
        6.1.3 气候因素第141-143页
    6.2 人文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第143-171页
        6.2.1 建制沿革第143-145页
        6.2.2 人口迁移第145-152页
        6.2.3 重大历史事件第152-157页
        6.2.4 人文意识形态第157-163页
        6.2.5 地域文化第163-171页
    6.3 漳州地区民居文化地理特征相关研究第171-182页
        6.3.1 漳州地区闽南土楼与大厝民居的联系第171-173页
        6.3.2 漳州各地区围楼民居差异第173-175页
        6.3.3 五凤楼之华安与闽西地区的对比第175-178页
        6.3.4 传统村落、民居之漳州地区与广府地区的对比第178-182页
    6.4 本章小结第182-185页
第七章 结语第185-188页
    7.1 研究的结论第185-187页
        7.1.1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的演进机制第185-186页
        7.1.2 漳州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文化区的构成第186-187页
    7.2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187-188页
参考文献第188-193页
附录一第193-194页
附录二第194-196页
附录三第196-198页
附录四第198-2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200-201页
致谢第201-203页
附件第203页

论文共2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州市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7)建筑文化遗产评价与评选研究
下一篇:自然通风下外窗性能对广州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