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深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旋喷桩复合地基受力与变形性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旋喷桩在隧道中的应用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页
        1.4.2 研究思路第15-17页
第二章 依托工程基底加固方案及其施工控制第17-27页
    2.1 依托工程概况第17-21页
        2.1.1 隧道概况第17-18页
        2.1.2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第18-20页
        2.1.3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隧道围岩级别划分第20-21页
        2.1.4 不良地质第21页
        2.1.5 隧道水文地质第21页
    2.2 黄土隧道基底处理方案第21-23页
    2.3 隧道基底旋喷桩施工工艺及参数控制第23-26页
        2.3.1 施工准备第23-24页
        2.3.2 施工工艺流程第24-25页
        2.3.3 旋喷桩施工参数控制第25页
        2.3.4 主要施工机具设备第25-26页
        2.3.5 旋喷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第26页
    2.4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黄土隧道复合地基现场测试分析第27-41页
    3.1 隧道基底受力特征与普通地基受力特征的区别及联系第27-28页
    3.2 旋喷桩复合地基现场测试方案及仪器布设方法第28-33页
    3.3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第33-40页
        3.3.1 桩顶受力第33-34页
        3.3.2 桩间土受力第34-35页
        3.3.3 隧道边墙围岩压力第35-36页
        3.3.4 隧道基底围岩附加应力第36-39页
        3.3.5 基底变形第39-40页
    3.4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黄土隧道基底受力及变形性状数值分析第41-54页
    4.1 MIDAS/GTS软件简介第41页
    4.2 计算目的及依据第41-42页
    4.3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第42-46页
        4.3.1 基本假设第42页
        4.3.2 模型的选取第42-43页
        4.3.3 有限元模型的本构关系第43-46页
    4.4 基于MIDAS/GTS计算成果分析第46-52页
        4.4.1 隧底竖向应力分析第46-48页
        4.4.2 隧底主应力分析第48-50页
        4.4.3 隧道施工过程中位移分析第50-52页
        4.4.4 隧底塑性区分析第52页
    4.5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隧道复合地基受力及变形性状数值分析第54-63页
    5.1 概述第54页
    5.2 计算模型及参数选取第54-55页
    5.3 基于MIDAS/GTS计算成果分析第55-62页
        5.3.1 隧底应力分析第55-58页
        5.3.2 隧道施工过程中位移分析第58-62页
    5.4 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基底旋喷桩加固黄土隧道结构安全评价第63-73页
    6.1 概述第63页
    6.2 隧道衬砌结构安全系数的计算第63-65页
    6.3 二衬完成后隧道洞周位移分析第65-68页
        6.3.1 竖向位移分析第66-67页
        6.3.2 横向位移分析第67-68页
        6.3.3 与允许位移值对比分析第68页
    6.4 旋喷桩复合地基隧底塑性区分析第68-69页
    6.5 仰拱回填及支护结构自重引起的沉降第69-72页
    6.6 小结第72-73页
结论与建议第73-75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73-74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堆载滑动对陡坡桥墩与桩基础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及其工程技术研究
下一篇:强风化混合花岗岩断层破碎带隧道涌水处治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