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与拉剪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隔震装置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天然橡胶隔震支座(LNR)第14页
        1.2.2 铅芯橡胶隔震支座(LRB)第14-15页
        1.2.3 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HDR)第15页
    1.3 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概述第15-16页
    1.4 隔震橡胶支座拉剪性能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1 隔震橡胶支座受拉状况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2 隔震橡胶支座压剪状况概述第17-18页
        1.4.3 隔震橡胶支座拉剪性能概述及研究现状第18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1.6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方法与内容第21-29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1-26页
        2.2.1 德尔菲法第21-22页
        2.2.2 灰色关联度法第22-23页
        2.2.3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23页
        2.2.4 层次分析法第23-24页
        2.2.5 评价方法对比选择第24-25页
        2.2.6 层次分析法对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评价的适用性第25-26页
    2.3 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基本内容第26-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评价体系的构建第29-60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29-30页
    3.3 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第30-37页
        3.3.1 明确核心问题第31页
        3.3.2 递阶层次的划分第31-33页
        3.3.3 底层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第33页
        3.3.4. 指标评价权重确立的步骤第33-37页
    3.4 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评价指标标准的确定第37-49页
        3.4.1 评价指标的分类第37页
        3.4.2 底层评价指标的标准第37-42页
        3.4.3 评价指标分级第42-49页
    3.5 建筑及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准则层及底层指标的比较第49-52页
    3.6 建筑及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型式检验指标权重的确定第52-57页
        3.6.1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各层次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2-55页
        3.6.2 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各层次指标权重的计算第55-57页
    3.7 综合判定第57-58页
        3.7.1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综合判定第57页
        3.7.2 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综合判定第57-58页
    3.8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隔震橡胶支座型检结果评价实例分析第60-75页
    4.1 引言第60页
    4.2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实例分析第60-68页
    4.3 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型检评价实例分析第68-74页
        4.3.1 厂家一型检结果评价第68-70页
        4.3.2 厂家二型检结果评价第70-71页
        4.3.3 厂家三型检结果评价第71页
        4.3.4 厂家四型检结果评价第71-72页
        4.3.5 厂家五型检结果评价第72-74页
    4.4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隔震橡胶支座拉剪试验研究第75-95页
    5.1 引言第75页
    5.2 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试验方案第75-79页
        5.2.1 隔震橡胶支座参数第75-76页
        5.2.2 试验加载装置第76页
        5.2.3 试验内容及试验方法第76-79页
    5.3 隔震橡胶支座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9-86页
        5.3.1 竖向压缩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9-80页
        5.3.2 水平剪切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0-86页
    5.4 隔震橡胶支座拉剪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6-93页
        5.4.1 拉剪性能试验及破坏状况第86-88页
        5.4.2 拉剪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第88-91页
        5.4.3 极限拉剪性能曲线第91-93页
        5.4.4 屈服后残余拉剪性能第93页
    5.5 型检中拉剪性能标准确定第93-94页
    5.6 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第95-98页
    6.1 结论第95-97页
    6.2 展望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源自乐高积木的空间建构实验
下一篇:基于RFID的整车制造生产线的信息采集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