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工业建筑论文

夏热冬暖地区冷加工厂房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概述第11-2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1页
    1.2 研究工业建筑节能的意义第11-15页
    1.3 夏热冬暖地区工业建筑现状第15-16页
    1.4 国内外工业建筑节能现状第16-20页
        1.4.1 国外工业建筑节能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2 国内工业建筑节能研究现状第17-19页
        1.4.3 国外节能借鉴意义第19页
        1.4.4 国内工业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19-20页
    1.5 工业建筑节能发展趋势第20-23页
        1.5.1 管理运营节能第21页
        1.5.2 设计阶段节能第21-22页
        1.5.3 利用新型材料第22-23页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5页
        1.6.1 主要内容第23-24页
        1.6.2 技术路线第24-25页
2 广州市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现状第25-31页
    2.1 广州市工业建筑概况第25-26页
    2.2 广州工业建筑热工设计指标第26-28页
        2.2.1 屋面与外墙第26-27页
        2.2.2 外窗第27-28页
    2.3 广州地区工业建筑系统能耗第28-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夏季典型工业建筑测试分析第31-47页
    3.1 围护结构节能理论研究方法第31-32页
        3.1.1 围护结构稳态传热理论第31-32页
        3.1.2 围护结构非稳态传热理论第32页
    3.2 工业建筑实验测试第32-35页
        3.2.1 实验测试目的第33页
        3.2.2 实验测试对象概况第33-34页
        3.2.3 围护结构热工参数测量第34-35页
        3.2.4 围护结构实验测试方案第35页
    3.3 典型工业建筑实验测试结果第35-42页
        3.3.1 计算分析热工数据第35-36页
        3.3.2 传热系数与热惰性指标测试分析第36-37页
        3.3.3 围护结构热工测试结果第37-39页
        3.3.4 围护结构热工数据分析第39-42页
    3.4 工业建筑夏季隔热措施第42-45页
        3.4.1 工业建筑墙体隔热措施第43页
        3.4.2 工业建筑屋面隔热措施第43页
        3.4.3 采用隔热涂料第43-44页
        3.4.4 采用轻质建筑隔热材料第44页
        3.4.5 太阳能隔热第44-45页
        3.4.6 采用空气对流降低厂房室内温度第45页
        3.4.7 采用遮阳方式降低厂房室内温度第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7页
4 冬季春季典型建筑测试分析第47-63页
    4.1 潮湿环境的含义第47-49页
        4.1.1 建筑室内湿空气第48-49页
        4.1.2 梅雨季节典型建筑湿空气测量第49页
    4.2 工业建筑冬季春季实验测试第49-58页
        4.2.1 冬季春季典型建筑实验对象概况第49-50页
        4.2.2 典型工业建筑围护结构热工参数测量第50页
        4.2.3 冬季典型工业建筑实验测试结果第50-55页
        4.2.4 春季典型工业建筑实验测试结果第55-58页
    4.3 典型工业建筑构造第58-60页
        4.3.1 夏热冬暖地区工业建筑墙体第58-59页
        4.3.2 夏热冬暖地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材料第59-60页
    4.4 工业建筑防潮措施第60-62页
        4.4.1 面层材料吸湿第60-61页
        4.4.2 架空底层地面第61页
        4.4.3 设置防潮层第61页
        4.4.4 室内通风第61-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典型工业建筑能耗模拟分析第63-77页
    5.1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简介第63页
        5.1.1 简单能耗计算方法第63页
        5.1.2 计算机能耗计算方法第63页
    5.2 能耗模拟的应用第63-65页
        5.2.1 模拟参数的设定第63-64页
        5.2.2 DeST软件模拟分析第64-65页
    5.3 典型工业建筑第65-68页
        5.3.1 典型工业建筑实例模型第66-67页
        5.3.2 实例典型建筑围护结构条件设置第67页
        5.3.3 实例典型建筑的房间类型及室内参数的设定第67-68页
    5.4 实例典型建筑的节能标准评议第68-70页
        5.4.1 实例典型建筑地理气候条件现状第68-69页
        5.4.2 实例典型建筑概况第69-70页
        5.4.3 围护结构热工节能设计第70页
        5.4.4 模拟分析流程及目的第70页
    5.5 模拟结果分析第70-75页
        5.5.1 室内负荷构成分析第71页
        5.5.2 能耗结构分析第71页
        5.5.3 自然室温分析第71-72页
        5.5.4 增加换气次数模拟分析第72-73页
        5.5.5 增加墙体保温隔热模拟分析第73-74页
        5.5.6 增加屋面隔热涂料模拟分析第74页
        5.5.7 减少屋面保温层厚度模拟分析第74-75页
    5.6 本章小结第75-77页
6 结论及建议第77-79页
    6.1 结论第77页
    6.2 文章中存在的不足第77-78页
    6.3 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图表目录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新能源政策对国际经济影响研究
下一篇:居住区环境景观中“欧陆风”的运用研究--以西安“欧陆风”居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