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1.1.1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 | 第14页 |
1.1.2 国家、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 第14页 |
1.1.3 城市管网设施建设成本高 | 第14-15页 |
1.1.4 城市公园绿地雨洪调蓄的优势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9-32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2.1.1 国外雨洪管理理论发展进程 | 第19-20页 |
2.1.2 最佳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s) | 第20-21页 |
2.1.3 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 | 第21页 |
2.1.4 水敏感城市设计(WaterSensitiveUrbanDesign,WSUD) | 第21-22页 |
2.1.5 可持续排水系统(SustainableDrainageSystems,SUDS) | 第22页 |
2.1.6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reenStormwaterInfrastructure,GSI) | 第22-23页 |
2.1.7 洼地——渗渠系统(MuldenRigolenSystem,MR) | 第23页 |
2.1.8 城市绿地的雨洪调蓄实验研究 | 第23-24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2.2.1 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 | 第24页 |
2.2.2 “海绵城市” | 第24-25页 |
2.2.3 城市雨洪景观安全格局 | 第25-27页 |
2.2.4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索城市公园绿地与雨洪管理方法 | 第27-28页 |
2.2.5 我国城市公园绿地在雨洪管理方面的实践 | 第28-29页 |
2.3 我国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2.3.1 城市总体规划层面对水文特征分析薄弱 | 第29-30页 |
2.3.2 城市绿地设计缺少雨洪调蓄设施及其调蓄能力分析 | 第30页 |
2.4 我国城市公园绿地与雨洪管理建设展望 | 第30-32页 |
3 城市雨洪调蓄公园绿地布局与评价方法构建 | 第32-44页 |
3.1 基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布局下的雨洪调蓄公园绿地选取分析 | 第32-34页 |
3.1.1 城市雨洪调蓄公园绿地布局原则 | 第32-33页 |
3.1.2 城市雨洪调蓄公园绿地选取要素分析 | 第33-34页 |
3.2 模型基础数据库的创建 | 第34-36页 |
3.2.1 数字高程模型(DEM)构建 | 第34-35页 |
3.2.2 数字正射影像(DOM)构建 | 第35页 |
3.2.3 创建三维地形模型 | 第35-36页 |
3.3 城市汇水点和汇水区域分析 | 第36-39页 |
3.3.1 获取无洼地的DEM | 第36-38页 |
3.3.2 汇流累积量计算 | 第38页 |
3.3.3 提取河网及汇水点 | 第38-39页 |
3.4 城市暴雨内涝洪水淹没模拟分析 | 第39-40页 |
3.5 城市公园绿地雨洪调蓄能力分析 | 第40-44页 |
3.5.1 城市公园绿地雨洪调蓄能力分析原理 | 第40-41页 |
3.5.2 基础数据库创建 | 第41-42页 |
3.5.3 设置坡面汇流最大时长 | 第42-43页 |
3.5.4 调蓄能力计算 | 第43-44页 |
4 普洱市主城区现状分析 | 第44-57页 |
4.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 第44-46页 |
4.1.1 地形地貌 | 第44-45页 |
4.1.2 气候和降雨 | 第45页 |
4.1.3 河流水系 | 第45页 |
4.1.4 生物多样性概况 | 第45-46页 |
4.2 社会经济、人口概况 | 第46-47页 |
4.3 普洱市主城区水情综合分析 | 第47-50页 |
4.3.1 普洱市主城区水资源及利用分析 | 第47页 |
4.3.2 普洱市主城区地表水环境分析 | 第47-48页 |
4.3.3 普洱市主城区水生态分析 | 第48-49页 |
4.3.4 普洱市主城区水安全分析 | 第49-50页 |
4.4 普洱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系统分析 | 第50-57页 |
4.4.1 普洱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现状分析 | 第50-53页 |
4.4.2 普洱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系统规划概况 | 第53-57页 |
5 普洱市主城区雨洪调蓄公园绿地筛选 | 第57-77页 |
5.1 建立普洱主城区高程数据库 | 第57-59页 |
5.2 基于ArcGIS的普洱市主城区水文分析 | 第59-61页 |
5.2.1 汇流累积量计算与河网提取分析 | 第59-60页 |
5.2.2 汇水点与汇水区域划分 | 第60-61页 |
5.3 普洱市主城区洪涝安全格局分析 | 第61-69页 |
5.3.1 普洱市主城区内涝积水分析 | 第61-65页 |
5.3.2 普洱市主城区洪泛区域识别 | 第65-69页 |
5.4 普洱主城区雨洪调蓄其他关键因子分析 | 第69-74页 |
5.5 主城区公园绿地雨洪调蓄地块空间布局 | 第74-77页 |
6 普洱市主城区公园绿地系统雨洪调蓄能力评价 | 第77-91页 |
6.1 普洱市主城区规划路网数据库创建 | 第77页 |
6.2 普洱市主城区公园雨洪调蓄绿地汇水服务范围分析 | 第77-82页 |
6.3 普洱市主城区公园雨洪调蓄绿地调蓄能力评价 | 第82-87页 |
6.4 主城区公园绿地雨洪调蓄各地块调蓄能力计算 | 第87-91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91-95页 |
7.1 结论 | 第91-93页 |
7.2 讨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2页 |
附图 | 第102-112页 |
附图1 普洱市主城区研究范围图 | 第102-103页 |
附图2 普洱市主城区高程分析图 | 第103-104页 |
附图3 普洱市主城区河流水系分布图 | 第104-105页 |
附图4 普洱市主城区无洼地DEM图 | 第105-106页 |
附图5 普洱市主城区流向分析图 | 第106-107页 |
附图6 普洱市主城区汇水点分析图 | 第107-108页 |
附图7 普洱市主城区汇水区域分析图 | 第108-109页 |
附图8 普洱市主城区地表径流方向示意分析图 | 第109-110页 |
附图9 普洱市主城区地表雨水汇集分布图 | 第110-111页 |
附图10 普洱市主城区洪涝安全空间格局分析图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介 | 第112-113页 |
导师简介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