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2 齿科修复充填材料的分类 | 第13-24页 |
1.2.1 银汞合金 | 第14页 |
1.2.2 玻璃离子类水门汀 | 第14-15页 |
1.2.3 复合树脂 | 第15-24页 |
1.3 引发体系 | 第24-25页 |
1.3.1 化学固化 | 第24页 |
1.3.2 紫外光固化 | 第24页 |
1.3.3 可见光固化 | 第24-25页 |
1.4 填料体系 | 第25-34页 |
1.4.1 抗菌填料 | 第28-30页 |
1.4.2 增强填料 | 第30-32页 |
1.4.3 填料的改性 | 第32-3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方案 | 第34-35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3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及表征 | 第35-39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 分析表征手段 | 第36-39页 |
2.2.1 红外光谱仪 | 第36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6-37页 |
2.2.3 X射线衍射仪 | 第37页 |
2.2.4 热失重分析仪 | 第37页 |
2.2.5 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 | 第37页 |
2.2.6 微机控制万能拉伸试验机 | 第37页 |
2.2.7 显微硬度 | 第37-38页 |
2.2.8 动态热机械分析仪 | 第38页 |
2.2.9 体积收缩率及双键转化率 | 第38-39页 |
第3章 纳米SiO_2微球的制备及改性 | 第39-59页 |
3.1 引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步骤及流程图 | 第39-40页 |
3.3 实验机理 | 第40-43页 |
3.3.1 TEOS水解机理 | 第40-41页 |
3.3.2 SiO_2改性机理 | 第41-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4.1 溶剂类型对SiO_2的影响 | 第43-47页 |
3.4.2 反应温度对SiO_2的影响 | 第47-50页 |
3.4.3 TEOS添加方式对SiO_2的影响 | 第50-54页 |
3.5 SiO_2的改性 | 第54-58页 |
3.5.1 FTIR分析 | 第54-55页 |
3.5.2 SEM分析 | 第55-56页 |
3.5.3 SEM、TEM及DLS分析 | 第56-57页 |
3.5.4 TG分析 | 第57-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4章 静电纺丝制备SiO_2纤维 | 第59-67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实验内容 | 第59-60页 |
4.2.1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59页 |
4.2.2 SiO_2纤维的制备 | 第59-60页 |
4.3 实验原理 | 第60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4.4.1 硅水比的确定及优化 | 第60-61页 |
4.4.2 FTIR分析 | 第61-62页 |
4.4.3 XRD及EDS分析 | 第62页 |
4.4.4 电纺参数对纺丝液的影响 | 第62-64页 |
4.4.5 TG分析 | 第64-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SiO_2微球及纤维对齿科树脂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67-87页 |
5.1 引言 | 第67页 |
5.2 实验内容 | 第67-69页 |
5.2.1 SiO_2微球充填 | 第67页 |
5.2.2 SiO_2纤维充填 | 第67-68页 |
5.2.3 SiO_2微球与纤维充填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6页 |
5.3.1 SiO_2微球不同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69-77页 |
5.3.2 SiO_2纤维不同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7-81页 |
5.3.3 SiO_2微球、纤维不同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81-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