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6页 |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必然性及其理论依据 | 第16-28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多元主体合作的必然性及主体构成 | 第17-20页 |
第三节 政府治理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主导作用的理论根据 | 第20-23页 |
第四节 协同共治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价值目标 | 第23-28页 |
第三章 福州软木画遗产保护中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福州软木画的情况介绍 | 第28-30页 |
第二节 福州软木画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及其成效 | 第30-33页 |
一、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 | 第30-31页 |
二、市场的需求作用 | 第31-32页 |
三、学界的努力 | 第32-33页 |
四、传承人的合作 | 第33页 |
第三节 福州软木画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的不足及其原因 | 第33-38页 |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 | 第33-35页 |
二、多元主体参与不显著 | 第35-38页 |
第四章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共治模式的思路 | 第38-50页 |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条件 | 第38-41页 |
一、共同的目标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意识基础 | 第38页 |
二、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前提 | 第38-39页 |
三、合理的责任分工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动力 | 第39-40页 |
四、法律的约束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坚实保障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保护机制的对策 | 第41-50页 |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 第42-46页 |
二、完善市场规则机制 | 第46-47页 |
三、发挥社会组织力量 | 第47-48页 |
四、吸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慧 | 第48页 |
五、培育社区民众自觉 | 第48-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历 | 第60-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