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共治模式研究--以福州软木画为例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3-16页
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必然性及其理论依据第16-28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第16-17页
    第二节 多元主体合作的必然性及主体构成第17-20页
    第三节 政府治理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主导作用的理论根据第20-23页
    第四节 协同共治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价值目标第23-28页
第三章 福州软木画遗产保护中的多元主体共治模式分析第28-38页
    第一节 福州软木画的情况介绍第28-30页
    第二节 福州软木画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及其成效第30-33页
        一、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作用第30-31页
        二、市场的需求作用第31-32页
        三、学界的努力第32-33页
        四、传承人的合作第33页
    第三节 福州软木画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模式的不足及其原因第33-38页
        一、政府的主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第33-35页
        二、多元主体参与不显著第35-38页
第四章 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共治模式的思路第38-50页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条件第38-41页
        一、共同的目标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意识基础第38页
        二、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前提第38-39页
        三、合理的责任分工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动力第39-40页
        四、法律的约束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坚实保障第40-41页
    第二节 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多元主体保护机制的对策第41-50页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第42-46页
        二、完善市场规则机制第46-47页
        三、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第47-48页
        四、吸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智慧第48页
        五、培育社区民众自觉第48-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6-58页
致谢第58-60页
个人简历第60-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美文化交流中的跨文化身份寻求--以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男主人公为例
下一篇:新媒体传播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