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干扰对齐的信号检测与性能分析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1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7-18页 |
1.2 干扰对齐技术 | 第18-24页 |
1.2.1 空间自由度 | 第18-21页 |
1.2.2 干扰对齐的基本原理 | 第21页 |
1.2.3 干扰对齐的优势 | 第21-23页 |
1.2.4 干扰对齐的分类 | 第23-24页 |
1.3 干扰对齐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第24-27页 |
1.3.1 干扰对齐的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3.2 干扰对齐面临的挑战 | 第26-27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结构安排及主要贡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干扰对齐的闭式预编码算法及其优化 | 第31-50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干扰对齐的信道模型及闭式预编码 | 第32-36页 |
2.2.1 干扰信道模型 | 第32页 |
2.2.2 干扰对齐闭式算法的预编码计算 | 第32-35页 |
2.2.3 干扰对齐预编码矩阵的非唯一性 | 第35-36页 |
2.3 干扰对齐实现条件 | 第36-40页 |
2.3.1 实现干扰对齐的前提 | 第36-37页 |
2.3.2 实现干扰对齐正则性条件 | 第37-40页 |
2.4 基于内积范数最小的IA预编码算法 | 第40-46页 |
2.4.1 干扰对齐预编码算法描述 | 第41-44页 |
2.4.2 IA闭式预编码算法的ZF接收机 | 第44-45页 |
2.4.3 IA闭式预编码算法的MMSE接收机 | 第45-46页 |
2.5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46-4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干扰对齐的迭代算法及其优化 | 第50-76页 |
3.1 引言 | 第50-51页 |
3.2 分布式IA及最大SINR算法 | 第51-56页 |
3.2.1 分布式干扰对齐 | 第51-55页 |
3.2.2 最大信干噪比算法 | 第55-56页 |
3.3 CSI对干扰对齐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3.3.1 信道模型 | 第57页 |
3.3.2 CSI对干扰对齐性能的影响 | 第57-59页 |
3.3.3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3.4 干扰对齐的迭代算法 | 第60-75页 |
3.4.1 信号的内积空间 | 第60-61页 |
3.4.2 固定权值迭代算法 | 第61-68页 |
3.4.3 权值可调迭代算法 | 第68-70页 |
3.4.4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70-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四章 分集干扰对齐算法及性能分析 | 第76-91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分集IA的实现条件 | 第76-78页 |
4.3 单侧分集IA算法 | 第78-85页 |
4.3.1 IA的分集检测算法 | 第79-81页 |
4.3.2 仿真结果及系统性能分析 | 第81-85页 |
4.4 双侧分集IA算法 | 第85-90页 |
4.4.1 算法描述 | 第85-86页 |
4.4.2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86-9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干扰对齐的理论性能分析 | 第91-114页 |
5.1 引言 | 第91-92页 |
5.2 随机矩阵的基本理论 | 第92-100页 |
5.2.1 常见的随机矩阵 | 第92-93页 |
5.2.2 随机矩阵常用结论 | 第93页 |
5.2.3 随机矩阵的变换 | 第93-95页 |
5.2.4 确定性等价 | 第95-100页 |
5.3 干扰对齐中渐近特征值分析 | 第100-106页 |
5.3.1 干扰信道的等价表示 | 第100-104页 |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04-106页 |
5.4 干扰信道中IA的确定性等价 | 第106-112页 |
5.4.1 IA的确定性等价 | 第106-110页 |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110-11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9页 |
作者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