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31页 |
1.1 量子计算的发展历史 | 第8-10页 |
1.2 量子计算简介 | 第10-23页 |
1.2.1 量子比特 | 第10-11页 |
1.2.2 多量子比特和纠缠 | 第11-13页 |
1.2.3 量子态的演化和量子门操作 | 第13-15页 |
1.2.4 量子态的测量 | 第15-16页 |
1.2.5 密度算符 | 第16-20页 |
1.2.6 量子线路模型 | 第20-21页 |
1.2.7 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 | 第21-23页 |
1.3 量子模拟简介 | 第23-30页 |
1.3.1 量子模拟的定义 | 第24-26页 |
1.3.2 类比量子模拟 | 第26-28页 |
1.3.3 数字量子模拟 | 第28-29页 |
1.3.4 量子模拟的物理实现和应用 | 第29-30页 |
1.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2章 核磁共振量子计算简介 | 第31-50页 |
2.1 核磁共振系统 | 第31-38页 |
2.1.1 核磁共振系统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2.1.2 核磁共振系统哈密顿量 | 第33-38页 |
2.2 核磁共振量子计算 | 第38-48页 |
2.2.1 核磁共振系统中的量子比特 | 第38-40页 |
2.2.2 核磁共振系统的逻辑门操作 | 第40-43页 |
2.2.3 核磁共振系统的赝纯态 | 第43-46页 |
2.2.4 核磁共振系统的测量 | 第46-48页 |
2.3 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非绝热和乐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 | 第50-68页 |
3.1 和乐量子计算简介 | 第50-52页 |
3.1.1 绝热和乐量子计算 | 第50-51页 |
3.1.2 非绝热和乐量子计算 | 第51-52页 |
3.2 非绝热和乐量子计算理论方案 | 第52-56页 |
3.2.1 无消相干子空间中的非绝热和乐量子计算理论方案 | 第52-53页 |
3.2.2 借助一辅助比特的非绝热和乐量子计算理论方案 | 第53-56页 |
3.3 非绝热和乐量子计算实验实现 | 第56-67页 |
3.3.1 实验电路与脉冲序列 | 第57-59页 |
3.3.2 量子态重构与量子过程重构 | 第59-62页 |
3.3.3 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 | 第62-67页 |
3.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量子隧穿的量子数字模拟实验研究 | 第68-82页 |
4.1 一维空间中单粒子系统的数字量子模拟算法 | 第68-72页 |
4.2 一维双势阱中单粒子隧穿现象量子模拟的实验实现 | 第72-79页 |
4.2.1 隧穿现象在两比特系统中的量子模拟 | 第73-76页 |
4.2.2 隧穿现象在三比特系统中的量子模拟 | 第76-79页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9-80页 |
4.4 小结 | 第80-82页 |
第5章 任意子分数统计性质的实验研究 | 第82-100页 |
5.1 拓扑量子计算与任意子 | 第82-83页 |
5.2 Kitaev 模型及任意子的辫子操作 | 第83-91页 |
5.2.1 圆环面上的 Kitaev 模型 | 第83-87页 |
5.2.2 六比特 Kitaev 模型 | 第87-89页 |
5.2.3 九比特 Kitaev 模型 | 第89-91页 |
5.3 任意子的分数统计性质的实验观测 | 第91-99页 |
5.3.1 实验电路及量子态演化 | 第91-95页 |
5.3.2 部分态重构及实验结果的探测 | 第95-97页 |
5.3.3 实验结果 | 第97-99页 |
5.4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5页 |
致谢 | 第115-11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