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整体平移过程中托换结构受力性能分析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 1.1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概念、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1.1 整体平移的概念 | 第9-10页 |
| 1.1.2 整体平移的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1.3 整体平移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发展和研究 | 第11-21页 |
| 1.2.1 国外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1-15页 |
| 1.2.2 国内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第15-18页 |
| 1.2.3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1.2.4 建筑物整体平移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 1.3 建筑物整体平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 | 第23-30页 |
| 2.1 工程概述 | 第23页 |
| 2.2 平移设计思路 | 第23-24页 |
| 2.3 平移施工流程 | 第24-25页 |
| 2.4 平移关键技术 | 第25-30页 |
| 2.4.1 托换技术 | 第25-26页 |
| 2.4.2 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和就位技术 | 第26-27页 |
| 2.4.3 建筑物整体平移轨道技术 | 第27-28页 |
| 2.4.4 整体平移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 第28页 |
| 2.4.5 建筑物整体平移移动系统设计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古建筑平移托换结构力学性能 | 第30-48页 |
| 3.1 概述 | 第30页 |
| 3.2 有限元模型 | 第30-42页 |
| 3.2.1 几何模型 | 第30-33页 |
| 3.2.2 单元类型 | 第33-35页 |
| 3.2.3 材料特性 | 第35-39页 |
| 3.2.4 荷载和边界条件 | 第39-42页 |
| 3.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42-47页 |
| 3.3.1 托换结构的变形分析 | 第42-44页 |
| 3.3.2 托换结构的应力分析 | 第44-4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托换结构抗裂承载能力安全性研究 | 第48-57页 |
| 4.1 概述 | 第48页 |
| 4.2 安全储备系数 | 第48-50页 |
| 4.3 有限元分析 | 第50-52页 |
| 4.4 不同预应力托换梁梁高托换结构安全储备系数 | 第52-54页 |
| 4.5 不同预应力托换梁梁高托换结构抗裂允许荷载 | 第54-56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古塔平移稳定性分析 | 第57-67页 |
| 5.1 概述 | 第57-58页 |
| 5.2 塔体与外钢架模型 | 第58-61页 |
| 5.2.1 选用材料与单元类型 | 第58-60页 |
| 5.2.2 施工不利工况 | 第60-61页 |
| 5.3 有限元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 5.3.1 沿轨道方向计算结果 | 第61-64页 |
| 5.3.2 垂直轨道方向计算结果 | 第64-65页 |
| 5.4 托换结构对平移古建筑重心的影响 | 第65-66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8页 |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