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姜文电影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姜文电影作品概述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电影后现代性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姜文电影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6-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电影 | 第19-23页 |
2.1 后现代性相关概念及其理论背景 | 第19-20页 |
2.2 国外后现代主义电影概述 | 第20-21页 |
2.3 后现代主义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 第21-23页 |
3 姜文电影主题与人物形象的后现代性 | 第23-31页 |
3.1 主题的后现代性 | 第23-27页 |
3.1.1“无主题”——模糊 | 第23-25页 |
3.1.2“非现实”——荒诞 | 第25-27页 |
3.2 人物的后现代性 | 第27-31页 |
3.2.1 非确定型人物 | 第27-29页 |
3.2.2 消解型人物 | 第29-31页 |
4 姜文电影影像与叙事中的后现代性表达 | 第31-45页 |
4.1 叙事结构上的后现代性 | 第31-35页 |
4.1.1 元叙事的解构——反宏大叙事 | 第31-32页 |
4.1.2 碎片化的叙事结构——非线性 | 第32-34页 |
4.1.3 反传统的“戏仿” | 第34-35页 |
4.2 视听语言上的后现代性 | 第35-45页 |
4.2.1 影像质感 | 第35-37页 |
4.2.2 声音设计 | 第37-40页 |
4.2.3 蒙太奇手法——多向度的解释空间 | 第40-45页 |
5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反思 | 第45-55页 |
5.1 反电影类型化的创作模式及其价值 | 第45-49页 |
5.2 艺术性与商业性趋近融合 | 第49-51页 |
5.3 电影新审美观念的视域转变 | 第51-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附录2 姜文导演电影获奖表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