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汽轮机组回热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传统分配方法 | 第10-11页 |
1.2.2 智能优化分配方法 | 第11-13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14-20页 |
2.1 标准粒子群算法 | 第14-18页 |
2.1.1 基本理论 | 第14-16页 |
2.1.2 适应度函数和参数的设定 | 第16-17页 |
2.1.3 粒子群算法流程 | 第17-18页 |
2.1.4 粒子群算法特点及应用 | 第18页 |
2.2 动态自适应粒子群算法 | 第18-1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压水堆核电机组回热系统优化 | 第20-33页 |
3.1 核电的发展概况 | 第20页 |
3.2 压水堆核电二回路系统 | 第20-21页 |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7页 |
3.3.1 基本概念与定义 | 第22-25页 |
3.3.2 核电二回路热力系统汽-水分布方程 | 第25-26页 |
3.3.3 建立优化模型 | 第26-27页 |
3.4 实例计算 | 第27-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光煤互补机组回热系统优化 | 第33-49页 |
4.1 我国太阳能资源 | 第33-34页 |
4.2 国内外太阳能发电研究动态 | 第34-36页 |
4.3 太阳能集热系统 | 第36-37页 |
4.4 光煤互补机组热力系统数学模型 | 第37-41页 |
4.4.1 集成方式 | 第37-39页 |
4.4.2 汽-水分布方程 | 第39-41页 |
4.5 优化模型 | 第41页 |
4.6 实例计算 | 第41-44页 |
4.7 热经济性分析 | 第44-47页 |
4.7.1 主要参数指标 | 第45-46页 |
4.7.2 最佳方案的选取 | 第46-4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5.1 结论 | 第49页 |
5.2 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