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1.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 1.4.1 研究的创新 | 第16页 |
| 1.4.2 研究的局限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心理契约的基础理论 | 第18-28页 |
| 2.1 心理契约的概念研究 | 第18-22页 |
| 2.1.1 心理契约的概念 | 第18页 |
| 2.1.2 心理契约的内容 | 第18-19页 |
| 2.1.3 心理契约的类别与特征 | 第19-21页 |
| 2.1.4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 2.2 心理契约的动态过程 | 第22-24页 |
| 2.2.1 心理契约的形成 | 第22-23页 |
| 2.2.2 心理契约的违背 | 第23页 |
| 2.2.3 心理契约的补救 | 第23-24页 |
| 2.3 组织关系中心理契约的研究 | 第24-26页 |
| 2.3.1 心理契约与满意度 | 第24-25页 |
| 2.3.2 心理契约与忠诚度 | 第25页 |
| 2.3.3 心理契约与工作行为 | 第25-26页 |
| 2.3.4 心理契约与满意度、忠诚度、工作行为关系 | 第26页 |
| 2.4 心理契约的理论基础 | 第26-28页 |
| 2.4.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6页 |
| 2.4.2 公平理论 | 第26页 |
| 2.4.3 期望理论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DF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 第28-32页 |
| 3.1 DF镇行政事业单位背景 | 第28-29页 |
| 3.2 DF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状况 | 第29页 |
| 3.3 DF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 3.3.1 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第29页 |
| 3.3.2 僵化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 第29-30页 |
| 3.3.3 不合理的人员招聘机制,导致从业人员素质低 | 第30页 |
| 3.3.4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竞争和激励机制 | 第30页 |
| 3.3.5 身份存在差异,同工不同酬,晋升机会不均等 | 第30-31页 |
| 3.4 DF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心理契约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32-44页 |
| 4.1 DF镇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调查方案及问卷设计 | 第32-34页 |
| 4.1.1 研究方法选择 | 第32页 |
| 4.1.2 问卷法简介 | 第32-33页 |
| 4.1.3 指标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 4.2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 第34-39页 |
| 4.2.1 数据的处理 | 第34-37页 |
| 4.2.2 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 4.3 合同工的心理契约感知分析 | 第39-41页 |
| 4.3.1 合同工特征分析 | 第40页 |
| 4.3.2 合同工主导需求分析 | 第40-41页 |
| 4.4 事业编制人员的心理契约感知分析 | 第41-42页 |
| 4.4.1 事业编制人员特征分析 | 第41页 |
| 4.4.2 事业编制员工的主导需求分析 | 第41-42页 |
| 4.5 研究结论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心理契约在基层单位的应用 | 第44-50页 |
| 5.1 维度确定 | 第44页 |
| 5.2 应用途径 | 第44-47页 |
| 5.2.1 打破单一员工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 | 第44-45页 |
| 5.2.2 从招聘入职着手,完善不合理的人员招聘机制 | 第45-46页 |
| 5.2.3 建立以人为本的内部员工激励机制 | 第46页 |
| 5.2.4 建立统一的价值观,确保心理契约公正公平 | 第46-47页 |
| 5.2.5 加强心理契约管理的针对性和差异化 | 第47页 |
| 5.3 应用评估与反馈 | 第47-49页 |
| 5.3.1 适时跟踪员工的心理契约 | 第47-48页 |
| 5.3.2 定期测量员工的心理契约 | 第48页 |
| 5.3.3 定期评估员工的心理契约状态 | 第48页 |
| 5.3.4 利用评估的结果 | 第48-49页 |
| 5.4 心理契约与其它体系平衡 | 第49-50页 |
| 5.4.1 交易契约和关系契约的平衡 | 第49页 |
| 5.4.2 个人心理契约和组织心理契约的平衡 | 第49页 |
| 5.4.3 心理契约管理和其它管理体系的协调 | 第49页 |
| 5.4.4 相关心理学的学习 | 第49-50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0-52页 |
| 6.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 6.2 研究不足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附录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