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TIA的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CATIA软件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章节安排 | 第20-21页 |
2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理论分析 | 第21-31页 |
2.1 三维地质建模概述 | 第21-22页 |
2.2 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概念 | 第22-24页 |
2.2.1 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22页 |
2.2.2 模型表示方法 | 第22页 |
2.2.3 模型的分类 | 第22-23页 |
2.2.4 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模型的特点 | 第23-24页 |
2.3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第24-26页 |
2.3.1 基于钻孔的建模方法 | 第24-25页 |
2.3.2 基于剖面图的建模方法 | 第25-26页 |
2.4 三维地质建模重点问题 | 第26-30页 |
2.4.1 虚拟钻孔 | 第26-28页 |
2.4.2 断层建模 | 第28-29页 |
2.4.3 褶皱建模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3 CATIA软件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 | 第31-53页 |
3.1 CATIA软件的介绍 | 第31页 |
3.2 CATIA三维地质建模流程 | 第31-32页 |
3.3 数据预处理 | 第32-33页 |
3.4 CATIA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第33-52页 |
3.4.1 地表面的形成 | 第33-34页 |
3.4.2 各主要地质要素的建模方法 | 第34-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4 CATIA地质建模二次开发技术及应用 | 第53-79页 |
4.1 CATIA二次开发技术概述 | 第53-57页 |
4.1.1 CATIA V5体系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53-54页 |
4.1.2 进程内应用程序方式 | 第54页 |
4.1.3 进程外应用程序方式 | 第54-57页 |
4.1.4 CATIA二次开发流程 | 第57页 |
4.2 CATIA三维地质建模平台 | 第57-59页 |
4.3 钻孔程序开发 | 第59-67页 |
4.3.1 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59页 |
4.3.2 钻孔数据提取 | 第59-61页 |
4.3.3 钻孔数据导入程序 | 第61-63页 |
4.3.4 钻孔数据分组 | 第63-64页 |
4.3.5 钻孔三维成体 | 第64-66页 |
4.3.6 虚拟钻孔导入程序 | 第66-67页 |
4.4 褶皱关键点计算程序 | 第67-69页 |
4.5 知识工程的应用和开发 | 第69-72页 |
4.5.1 断层模板的建立 | 第69-72页 |
4.5.2 褶皱模板的建立 | 第72页 |
4.6 二维剖面图 | 第72-78页 |
4.6.1 地层标记 | 第73页 |
4.6.2 剖面建立 | 第73-74页 |
4.6.3 出图比例 | 第74页 |
4.6.4 坐标轴建立 | 第74-76页 |
4.6.5 钻孔投影 | 第76-7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5 三维地质模型可视化 | 第79-92页 |
5.1 地质体剖切 | 第79-84页 |
5.2 三维图形渲染 | 第84-86页 |
5.3 三维虚拟漫游 | 第86-88页 |
5.4 模拟开挖与体积计算 | 第88-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6 工程应用实例 | 第92-103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92页 |
6.2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 | 第92-100页 |
6.3 三维地质模型输出二维图 | 第100-102页 |
6.4 隧洞开挖方量计算 | 第102-10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7.1 总结 | 第103页 |
7.2 展望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