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去除小孔交叉孔处毛刺加工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毛刺及其超声去毛刺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超声波加工技术简介和毛刺概述 | 第17-25页 |
2.1 超声波加工技术简介 | 第17-18页 |
2.1.1 超声波技术 | 第17页 |
2.1.2 超声波加工的过程 | 第17-18页 |
2.2 毛刺概述 | 第18-23页 |
2.2.1 毛刺的分类 | 第18页 |
2.2.2 钻削毛刺的形成过程和形态 | 第18-20页 |
2.2.3 钻削毛刺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2.2.4 毛刺的测量方法 | 第21-22页 |
2.2.5 现有毛刺的去除方法及特点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超声波加工系统中变幅杆的选择 | 第25-41页 |
3.1 超声波加工系统的组成 | 第25-27页 |
3.1.1 超声波发生器 | 第25-26页 |
3.1.2 超声波换能器 | 第26页 |
3.1.3 超声波变幅杆 | 第26-27页 |
3.2 超声波变幅杆的选择设计 | 第27-39页 |
3.2.1 超声变幅杆的性能指标及设计参数 | 第27-28页 |
3.2.2 阶梯形变幅杆的理论设计 | 第28-31页 |
3.2.3 阶梯形变幅杆的ANSYS有限元分析 | 第31-34页 |
3.2.4 试验用圆锥形变幅杆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 第34-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超声波加工去除小孔交叉处毛刺的试验及分析 | 第41-55页 |
4.1 试验目的 | 第41-42页 |
4.2 试验设计思路 | 第42页 |
4.3 工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42-45页 |
4.3.1 工件长度的制作 | 第42-44页 |
4.3.2 工件底部交叉孔的设置 | 第44-45页 |
4.4 试验装置设计 | 第45-46页 |
4.5 试验过程的描述 | 第46页 |
4.6 试验参数的选择 | 第46页 |
4.7 试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6-53页 |
4.8 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 | 第5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超声波加工45~ | 第55-71页 |
5.1 LS-DYNA介绍 | 第55-56页 |
5.2 模拟仿真的理论分析 | 第56-62页 |
5.2.1 有限元的具体分析过程 | 第56-59页 |
5.2.2 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 第59-60页 |
5.2.3 弹塑性有限元理论 | 第60-62页 |
5.3 有限元仿真具体步骤 | 第62-70页 |
5.3.1 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5.3.2 材料的模型的选择 | 第64-65页 |
5.3.3 接触算法和接触类型的选择 | 第65-66页 |
5.3.4 材料参数的定义 | 第66-67页 |
5.3.5 网格的划分 | 第67页 |
5.3.6 磨粒作用毛刺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分析 | 第67-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