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堆肥 | 第10-12页 |
1.1.1 堆肥化概述 | 第10页 |
1.1.2 堆肥化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3 堆肥化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 硝化及反硝化作用 | 第12-16页 |
1.2.1 氮循环 | 第12页 |
1.2.2 硝化作用 | 第12-14页 |
1.2.3 反硝化作用 | 第14-16页 |
1.3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2.1.1 堆肥原料及理化性质 | 第18页 |
2.1.2 功能菌剂和堆肥接种及取样方法 | 第18页 |
2.2 试验仪器设备 | 第18页 |
2.3 常用溶液配方 | 第18-21页 |
2.3.1 DNA提取纯化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2.3.2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药品的配制 | 第19-21页 |
2.4 实验方法 | 第21-29页 |
2.4.1 堆肥建堆 | 第21页 |
2.4.2 堆肥温度测量 | 第21页 |
2.4.3 堆肥全碳、全氮、C/N、NH4+-N、N03--N的测定 | 第21-22页 |
2.4.4 堆肥样品总DNA粗提取 | 第22页 |
2.4.5 DNA电泳检验 | 第22页 |
2.4.6 基因组总DNA的纯化 | 第22页 |
2.4.7 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PCR扩增 | 第22-26页 |
2.4.8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 第26-27页 |
2.4.9 硝酸银染色 | 第27页 |
2.4.10 DGGE图谱分析 | 第27页 |
2.4.11 DGGE条带回收和目的片段的测序 | 第27-28页 |
2.4.12 系统发育分析 | 第28-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3.1 堆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 第29页 |
3.2 堆肥过程中全碳、全氮、C/N的变化 | 第29-30页 |
3.3 堆肥过程中NH_4+-N、NO_3~--N、NH_4~+-N/NO_3~--N的变化 | 第30-31页 |
3.4 堆肥中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31-37页 |
3.4.1 硝化细菌amoA基因的DGGE电泳 | 第31-33页 |
3.4.2 硝化菌图谱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3页 |
3.4.3 硝化菌的DGGE聚类分析(UPGAMA) | 第33-35页 |
3.4.4 硝化细菌amo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5-37页 |
3.5 堆肥中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 第37-43页 |
3.5.1 反硝化菌DGGE图谱分析 | 第37-39页 |
3.5.2 反硝化菌nosZ基因DGGE图谱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9页 |
3.5.3 反硝化菌的DGGE聚类分析(UPGAMA) | 第39-41页 |
3.5.4 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4.1 amoA引物的选择 | 第43页 |
4.2 单对引物和多对引物的区别 | 第43-44页 |
4.3 温度及添加菌剂对堆肥过程中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44页 |
4.4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