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长江意象研究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8页 |
| 绪论 | 第8-18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8页 |
| 二、 长江之名与唐诗中的长江意象界定 | 第8-13页 |
| 三、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 第一章 从唐诗中的长江意象看长江的社会功用 | 第18-38页 |
| 第一节 饮用 | 第18-24页 |
| 第二节 洗涤 | 第24-26页 |
| 第三节 灌溉 | 第26-30页 |
| 第四节 运输 | 第30-38页 |
| 一、 四通八达的长江内河航线 | 第30-33页 |
| 二、 唐诗人在长江的活动图景 | 第33-38页 |
| 第二章 唐诗中的长江意象所蕴含的民俗、民风文化 | 第38-53页 |
| 第一节 水上人家 | 第39-42页 |
| 第二节 唐诗中的长江意象所反映的民俗活动 | 第42-48页 |
| 一、 竞渡 | 第42-45页 |
| 二、 祭水神 | 第45-48页 |
| 第三节 唐诗中的长江意象所反映的女性审美观 | 第48-50页 |
| 第四节 唐诗中的长江意象所表现的重商风气 | 第50-53页 |
| 第三章 唐诗中的长江意象所表现的诗人的情感世界 | 第53-65页 |
| 第一节 别离之情 | 第53-58页 |
| 第二节 羁旅之思 | 第58-61页 |
| 第三节 伤己伤时 | 第61-65页 |
| 第五章 唐诗中的长江意象和道家文化 | 第65-82页 |
| 第一节 旷达高逸之志——隐者情怀 | 第65-75页 |
| 第二节 天地人生之叹——虚无主义 | 第75-82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 后记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