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一次地形相关的强对流天气分析
| 致谢 | 第3-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3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3 本文的工作 | 第16页 |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8-23页 |
| 2.1 资料 | 第18-19页 |
| 2.2 配料法 | 第19-23页 |
| 2.2.1 配料法简介 | 第19-20页 |
| 2.2.2 配料法基本思想 | 第20页 |
| 2.2.3 配料法在地形影响下的推演 | 第20-23页 |
| 第3章 浙江省的地形和强对流分布特征 | 第23-29页 |
| 3.1 浙江省的地形特征 | 第23-24页 |
| 3.2 浙江省强对流的纬向分布特征 | 第24-27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4章 2012年6月8日强对流天气分析 | 第29-62页 |
| 4.1 个例简介 | 第29页 |
| 4.2 大尺度背景场特征 | 第29-31页 |
| 4.3 地面和探空观测实况 | 第31-39页 |
| 4.3.1 降水实况 | 第31-33页 |
| 4.3.2 地面气象要素分析 | 第33-37页 |
| 4.3.3 探空 | 第37-39页 |
| 4.4 卫星云图和雷达特征 | 第39-44页 |
| 4.4.1 TBB云图 | 第39-41页 |
| 4.4.2 雷达回波演变特征 | 第41-44页 |
| 4.5 物理量诊断 | 第44-52页 |
| 4.5.1 水汽和热力条件 | 第44-48页 |
| 4.5.2 动力条件 | 第48-52页 |
| 4.6 中尺度分析 | 第52-62页 |
| 4.6.1 触发机制讨论 | 第52-59页 |
| 4.6.2 地形的可能影响 | 第59-62页 |
| 第5章 强对流个例模拟试验 | 第62-81页 |
| 5.1 WRF模式简介 | 第62-63页 |
| 5.2 方案设计 | 第63页 |
| 5.3 控制试验 | 第63-68页 |
| 5.3.1 降水对比 | 第63-64页 |
| 5.3.2 环境背景场 | 第64-66页 |
| 5.3.3 地面流场 | 第66-68页 |
| 5.4 潜热试验 | 第68-74页 |
| 5.4.1 降水对比 | 第69页 |
| 5.4.2 地面流场 | 第69-71页 |
| 5.4.3 要素场分析 | 第71-74页 |
| 5.4.4 小结 | 第74页 |
| 5.5 地形试验 | 第74-81页 |
| 5.5.1 降水对比 | 第74-76页 |
| 5.5.2 地面流场 | 第76-78页 |
| 5.5.3 要素场分析 | 第78-80页 |
| 5.5.4 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