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9页 |
图目录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传统场效应晶体管面临的问题 | 第11页 |
1.2 碳纳米管的发现 | 第11-12页 |
1.3 碳纳米管的优点及应用 | 第12-13页 |
1.4 碳纳米管场效应管的发展 | 第13-16页 |
第2章 碳纳米管场效应管概述 | 第16-26页 |
2.1 碳纳米管的基本结构 | 第16-19页 |
2.2 碳纳米管的能带分析 | 第19-21页 |
2.2.1 石墨层的能带结构 | 第19-20页 |
2.2.2 碳纳米管的能带结构 | 第20-21页 |
2.3 碳纳米管场效应管的分类 | 第21-26页 |
2.3.1 肖特基势垒型碳纳米管场效应管 | 第22-23页 |
2.3.2 类MOS型碳纳米管场效应管 | 第23-24页 |
2.3.3 隧穿型碳纳米管场效应管 | 第24-26页 |
第3章 碳纳米管场效应管的建模 | 第26-40页 |
3.1 半经典输运模型 | 第26-28页 |
3.1.1 散射输运 | 第26页 |
3.1.2 弹道输运 | 第26-28页 |
3.2 量子输运模型 | 第28-30页 |
3.2.1 弹道输运 | 第28-29页 |
3.2.2 散射输运 | 第29-30页 |
3.3 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建模 | 第30-40页 |
3.3.1 非平衡格林函数的形式 | 第30-32页 |
3.3.2 实空间方法 | 第32-34页 |
3.3.3 模式空间方法 | 第34-36页 |
3.3.4 金属-碳纳米管结的唯象处理 | 第36-37页 |
3.3.5 整个模拟过程 | 第37-40页 |
第4章 沟道长度及源/漏掺杂浓度对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输运特性的影响 | 第40-48页 |
4.1 器件模型结构 | 第40-41页 |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4.3 结论 | 第47-48页 |
第5章 基于异质双栅结构提高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输运特性 | 第48-58页 |
5.1 器件模型结构 | 第48-49页 |
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9-56页 |
5.3 结论 | 第56-5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