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2页 |
1.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0-11页 |
1.2 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 | 第11-12页 |
1.2.1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1页 |
1.2.2 小尺寸效应 | 第11-12页 |
1.2.3 表面效应 | 第12页 |
1.2.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2页 |
1.3 物理化学法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物理法 | 第13-14页 |
1.3.2 化学法 | 第14-16页 |
1.4 生物还原法制备金属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5 银纳米粒子的应用 | 第18-20页 |
1.5.1 抗菌方面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2 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1.5.3 光学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4 导电方面的应用 | 第20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青霉辅助光化学合成银纳米粒子 | 第22-31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3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3 产物的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2.3 结果和讨论 | 第25-29页 |
2.3.1 肉眼观察 | 第25-26页 |
2.3.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 第26-27页 |
2.3.3 XRD表征 | 第27-28页 |
2.3.4 TEM表征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pH对合成银纳米粒子的影响研究 | 第31-47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1-33页 |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31-3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32页 |
3.2.3 产物的表征方法 | 第32-33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3-45页 |
3.3.1 pH对银纳米粒子合成的影响 | 第33-39页 |
3.3.1.1 pH对纳米粒子合成速度的影响 | 第33-35页 |
3.3.1.2 pH对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1.3 pH对纳米粒子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1.4 pH对纳米粒子稳定性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2 在pH 8和12条件下合成银纳米粒子的研究 | 第39-45页 |
3.3.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征 | 第39-41页 |
3.3.2.2 DLS和Zeta电位表征 | 第41页 |
3.3.2.3 XRD表征 | 第41-42页 |
3.3.2.4 TEM、SAED和EDX表征 | 第42-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银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47-53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48-49页 |
4.2.2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4.3.1 银纳米粒子催化还原亚甲基蓝 | 第49-51页 |
4.3.2 银纳米粒子催化还原刚果红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总结 | 第53-54页 |
5.2 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