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7-12页 |
1.2.1 国内研究文献 | 第7-9页 |
1.2.2 国外研究文献 | 第9-12页 |
1.3 论文研究结构 | 第12-13页 |
1.4 文章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2 地票交易的实质和收益形成方式 | 第14-19页 |
2.1 地票交易的实质 | 第14-15页 |
2.2 地票交易对各利益主体的作用 | 第15页 |
2.3 地票运行的环节 | 第15-17页 |
2.3.1 土地的复垦和验收环节 | 第16页 |
2.3.2 地票的拍卖环节 | 第16页 |
2.3.3 地票的落地使用环节 | 第16-17页 |
2.4 地票交易的收益来源及形成方式 | 第17-19页 |
2.4.1 地票交易的收益来源 | 第17-18页 |
2.4.2 地票交易收益的最终形成方式 | 第18-19页 |
3 地票交易的现状以及分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 第19-26页 |
3.1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现状 | 第19-21页 |
3.1.1 重庆市地票交易的范围和交易的规模 | 第19-21页 |
3.2 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现状 | 第21-22页 |
3.3 地票拍卖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 | 第22-26页 |
3.3.1 分配主体和比例不统一 | 第22-23页 |
3.3.2 地票拍卖竞购方市场竞争不充分 | 第23-24页 |
3.3.3 收益分配缺乏管理和保障 | 第24页 |
3.3.4 土地产权不明确,无法保障分配主体的权益 | 第24-25页 |
3.3.5 缺少监管导致分配不公 | 第25-26页 |
4 地票收益分配主体间的经济博弈 | 第26-36页 |
4.1 地票交易利益分配中的直接利益主体 | 第26-28页 |
4.2 地票收益分配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28-33页 |
4.2.1 个体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28-30页 |
4.2.2 地方政府与地票竞购者土地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 | 第30-32页 |
4.2.3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 | 第32-33页 |
4.3 地票生产区域与地票落地区域之间的博弈 | 第33-35页 |
4.4 地票交易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 | 第35-36页 |
5 完善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的机制 | 第36-41页 |
5.1 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的原则 | 第36-37页 |
5.1.1 遵循公平、市场化的分配原则 | 第36页 |
5.1.2 维护弱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权益的原则 | 第36-37页 |
5.2 根据土地产权和投资关系明确分配主体 | 第37-38页 |
5.2.1 产权属性角度 | 第37页 |
5.2.2 投资收益角度 | 第37-38页 |
5.3 科学设置地票收益分配格局 | 第38-39页 |
5.3.1 按权利主体确定分配格局 | 第38-39页 |
5.3.2 基于地票落地地块决定分配格局 | 第39页 |
5.4 进一步完善地票定价机制 | 第39-41页 |
6 完善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的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6.1 明晰分配主体间的产权关系 | 第41页 |
6.2 完善农民主体在退出宅基地后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41-42页 |
6.3 在向农民适度倾斜的原则下完善地票定价机制 | 第42页 |
6.4 完善地票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42-43页 |
6.5 加强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的监管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