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基于博弈论的地票交易收益分配机制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7页
    1.2 文献综述第7-12页
        1.2.1 国内研究文献第7-9页
        1.2.2 国外研究文献第9-12页
    1.3 论文研究结构第12-13页
    1.4 文章的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地票交易的实质和收益形成方式第14-19页
    2.1 地票交易的实质第14-15页
    2.2 地票交易对各利益主体的作用第15页
    2.3 地票运行的环节第15-17页
        2.3.1 土地的复垦和验收环节第16页
        2.3.2 地票的拍卖环节第16页
        2.3.3 地票的落地使用环节第16-17页
    2.4 地票交易的收益来源及形成方式第17-19页
        2.4.1 地票交易的收益来源第17-18页
        2.4.2 地票交易收益的最终形成方式第18-19页
3 地票交易的现状以及分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19-26页
    3.1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地票交易现状第19-21页
        3.1.1 重庆市地票交易的范围和交易的规模第19-21页
    3.2 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现状第21-22页
    3.3 地票拍卖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第22-26页
        3.3.1 分配主体和比例不统一第22-23页
        3.3.2 地票拍卖竞购方市场竞争不充分第23-24页
        3.3.3 收益分配缺乏管理和保障第24页
        3.3.4 土地产权不明确,无法保障分配主体的权益第24-25页
        3.3.5 缺少监管导致分配不公第25-26页
4 地票收益分配主体间的经济博弈第26-36页
    4.1 地票交易利益分配中的直接利益主体第26-28页
    4.2 地票收益分配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第28-33页
        4.2.1 个体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第28-30页
        4.2.2 地方政府与地票竞购者土地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博弈第30-32页
        4.2.3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博弈第32-33页
    4.3 地票生产区域与地票落地区域之间的博弈第33-35页
    4.4 地票交易促进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第35-36页
5 完善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的机制第36-41页
    5.1 完善收益分配机制的原则第36-37页
        5.1.1 遵循公平、市场化的分配原则第36页
        5.1.2 维护弱视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权益的原则第36-37页
    5.2 根据土地产权和投资关系明确分配主体第37-38页
        5.2.1 产权属性角度第37页
        5.2.2 投资收益角度第37-38页
    5.3 科学设置地票收益分配格局第38-39页
        5.3.1 按权利主体确定分配格局第38-39页
        5.3.2 基于地票落地地块决定分配格局第39页
    5.4 进一步完善地票定价机制第39-41页
6 完善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的对策建议第41-45页
    6.1 明晰分配主体间的产权关系第41页
    6.2 完善农民主体在退出宅基地后的社会保障机制第41-42页
    6.3 在向农民适度倾斜的原则下完善地票定价机制第42页
    6.4 完善地票交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第42-43页
    6.5 加强地票拍卖收益分配的监管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空间分析的低丘缓坡资源功能适宜性评价研究--以丽水市莲都区为例
下一篇:国内外R&D投入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