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产科学论文--病理妊娠(异常妊娠)论文--流产、早产及过期妊娠论文

补肾调周法治疗同种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6页
    1. 古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12-15页
        1.1 病名的历史沿革第12页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2-14页
            1.2.1 肾虚第12页
            1.2.2 脾胃虚弱、气血亏虚第12-13页
            1.2.3 阳盛血热第13页
            1.2.4 血瘀第13页
            1.2.5 情志失和、房事不节第13-14页
            1.2.6 跌扑损伤、误服伤胎之物第14页
            1.2.7 胎儿因素第14页
        1.3 对治疗的认识第14-15页
            1.3.1 补益脾肾、养血活血第14页
            1.3.2 辨证施治、逐月养胎第14-15页
            1.3.3 分清胎病、母病而治第15页
            1.3.4 预防调护、节制房事第15页
    2. 现代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15-17页
        2.1 现代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5页
        2.2 现代中医对治疗的认识第15-17页
            2.2.1 健脾补肾第15-16页
            2.2.2 补肾活血第16页
            2.2.3 补肾益气第16-17页
            2.2.4 补肾宁心第17页
            2.2.5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17页
    3. 现代西医学对免疫因素致RSA的研究进展第17-26页
        3.1 对病理机制的研究第17-23页
            3.1.1 封闭抗体缺失或低下第17-19页
            3.1.2 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失衡第19-20页
            3.1.3 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下降第20-21页
            3.1.4 NK细胞亚群比例失常第21-22页
            3.1.5. 自身抗体的异常第22-23页
                3.1.5.1 抗磷脂抗体第22页
                3.1.5.2 抗子宫内膜抗体第22-23页
                3.1.5.3 抗精子抗体第23页
                3.1.5.4 抗卵巢抗体第23页
        3.2. 对治疗的研究第23-26页
            3.2.1 对同种免疫型RSA的治疗第23-25页
                3.2.1.1 主动免疫治疗第23-24页
                3.2.1.2 被动免疫治疗第24-25页
                3.2.1.3 环孢素(CsA)治疗第25页
            3.2.2 自身免疫型RSA的治疗第25-26页
                3.2.2.1 对AsAb阳性的治疗第25页
                3.2.2.2 对ACA阳性的治疗第25-26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6-33页
    1. 临床资料第26-27页
        1.1 病例来源第26页
        1.2 诊断标准第26页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第26页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第26页
        1.3 纳入标准第26页
        1.4 排除标准第26-27页
        1.5 脱落标准第27页
    2. 研究方法第27-28页
        2.1 观察表症状量化分级第27页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第27-28页
        2.3 观察指标第28页
    3. 疗效评定标准第28页
        3.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第28页
        3.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第28页
    4. 统计学处理第28页
    5. 统计结果分析第28-32页
        5.1 年龄分部情况第29页
        5.2 自然流产次数分布第29页
        5.3 治疗前后封闭抗体比较第29页
        5.4 治疗后妊娠成功情况第29页
        5.5 妊娠成功者封闭抗体情况第29-30页
        5.6 治疗前后IL-6、TNF-α的变化第30-31页
        5.7 治疗前后症候积分的变化第31-32页
        5.8 综合疗效观察第32页
    6. 总结第32-33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3-40页
    1. 立论依据第33-34页
        1.1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第33页
        1.2 脾为后天之本,载胎养胎第33-34页
        1.3 脾肾与免疫的关系第34页
    2. 组方特点及机理分析第34-38页
        2.1 补肾健脾方的组方及用药特点第34-36页
        2.2 现代药理研究第36-38页
    3. 分析与讨论第38-39页
        3.1 对中医证候改善作用的分析第38页
        3.2 对封闭抗体转阳、Th1/Th2细胞因子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的分析第38-39页
    4. 不足与展望第39-40页
        4.1 不足第39页
        4.2 展望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6页
附录第46-4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T联合CA125及HE4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脂肪、肌肉对HIFU能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