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骨伤科论文--现代医学骨伤科疾病论文

水针刀对交感神经节反射点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对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2-21页
    1.1 颈源性眩晕概述第12页
    1.2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的认识第12-18页
        1.2.1 颈椎的相关解剖学基础第12-13页
        1.2.2 生物力学特点第13页
        1.2.3 现代医学对颈源性眩晕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第13-16页
        1.2.4 颈源性眩晕的诊断第16-17页
        1.2.5 颈性眩晕的鉴别诊断第17页
        1.2.6 颈性眩晕的西医治疗第17-18页
    1.3 祖国医学对颈源性眩晕的认识第18-21页
        1.3.1 概述第18页
        1.3.2 祖国医学颈性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8-19页
        1.3.3 颈源性眩晕的中医治疗第19-21页
第二章 临床研究第21-31页
    2.1 一般资料第21-22页
        2.1.1 病例来源第21页
        2.1.2 诊断标准第21页
        2.1.3 纳入标准第21页
        2.1.4 排除标准第21页
        2.1.5 脱落或失访、低依从性病例的判定标准第21-22页
    2.2 研究方法第22-26页
        2.2.1 分组方法第22页
        2.2.2 治疗器械第22页
        2.2.3 治疗用药第22页
        2.2.4 治疗方法第22-24页
        2.2.5 观察方法第24页
        2.2.6 不良反应/事件记录第24-25页
        2.2.7 质量控制第25页
        2.2.8 疗效评定第25页
        2.2.9 数据录入、管理与统计第25-26页
    2.3 临床资料第26页
        2.3.1 样本同质性比较第26页
    2.4 研究结果第26-31页
        2.4.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功能比较第26-28页
        2.4.2 三组中伴有心慌心悸症状患者治疗前后比较第28-29页
        2.4.3 三组治疗6个月后疗效比较第29-30页
        2.4.5 安全性评价第30-31页
第三章 讨论第31-36页
    3.1 研究结果讨论第31-32页
    3.2 探讨颈胸部交感神经纤维的分布和颈源性眩晕发病的意义第32-33页
    3.3 本研究水针刀微创治疗进针点的选择第33页
    3.4 水针刀微创针刺疗法对脊柱相关疾病病因病机的研究第33-34页
    3.5 水针刀微创针刺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作用机理第34页
        3.5.1 松解、切割分离颈椎周围软组织粘连、结节,恢复颈椎动静态平衡作用第34页
        3.5.2 消除颈椎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和止痛作用第34页
        3.5.3 具有内病外治的效应第34页
    3.6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3.7 设想和展望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附录第40-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脾饮加减治疗心功能Ⅳ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清热凉血安宫汤对血热型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