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卫生洁具辊道窑内温度均匀性优化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辊道窑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3 辊道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4 48m卫生洁具辊道窑工作原理与结构 | 第14-18页 |
| 1.4.1 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1.4.2 窑内气流特点 | 第15页 |
| 1.4.3 辊道窑烧成带结构 | 第15-18页 |
| 1.5 课题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8-19页 |
| 2 燃气卫生洁具辊道窑热平衡计算 | 第19-30页 |
| 2.1 热平衡计算基础 | 第19-22页 |
| 2.1.1 热平衡计算原理及目的 | 第19页 |
| 2.1.2 热平衡的计算理论 | 第19页 |
| 2.1.3 热平衡的测定内容 | 第19-20页 |
| 2.1.4 热平衡计算的基础数据 | 第20-22页 |
| 2.2 热平衡的计算 | 第22-26页 |
| 2.2.1 热量收入 | 第23页 |
| 2.2.2 热量支出 | 第23-25页 |
| 2.2.3 热效率计算 | 第25-26页 |
| 2.3 热平衡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 2.4 节能分析 | 第27-28页 |
| 2.5 小结 | 第28-30页 |
| 3 辊道窑内燃烧过程数学建模及网格划分 | 第30-39页 |
| 3.1 物理模型 | 第30-31页 |
| 3.2 数学模型和解析域 | 第31-35页 |
| 3.2.1 控制方程 | 第32-33页 |
| 3.2.2 湍流模型 | 第33-34页 |
| 3.2.3 PDF燃烧反应模型 | 第34-35页 |
| 3.2.4 辐射传热模型 | 第35页 |
| 3.2.5 解析域 | 第35页 |
| 3.3 网格划分与控制方程的离散化 | 第35-37页 |
| 3.4 计算方法及模型 | 第37-38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卫生洁具辊道窑基准工况数值模拟 | 第39-51页 |
| 4.1. 边界条件和求解策略 | 第39-41页 |
| 4.1.1 边界类型设置 | 第39-40页 |
| 4.1.2 壁面边界条件与物性参数 | 第40页 |
| 4.1.3 入口、出口边界条件 | 第40页 |
| 4.1.4 求解策略 | 第40-41页 |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9页 |
| 4.2.1 辊道窑烧嘴布置 | 第41页 |
| 4.2.2 辊道窑内流场分析 | 第41-43页 |
| 4.2.3 辊道窑内温度场分析 | 第43-45页 |
| 4.2.4 卫生洁具表面温度分布 | 第45-49页 |
| 4.3 模型验证 | 第49-50页 |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 5 卫生洁具辊道窑综合优化 | 第51-59页 |
| 5.1 正交试验法简介 | 第51页 |
| 5.2 单因素影响分析 | 第51-54页 |
| 5.2.1 烧嘴倾角影响分析 | 第51-52页 |
| 5.2.2 烧嘴间距影响分析 | 第52-53页 |
| 5.2.3 空燃比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 5.3 正交试验方案 | 第54-55页 |
| 5.4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 5.5 优化工况与基准工况对比分析 | 第57-5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 6.1 结论 | 第59-60页 |
| 6.2 建议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