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勉略阳地区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VMS矿床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勉略阳三角地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陈家坝矿区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5页 |
1.4 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4.3 研究条件和实验测试 | 第16-17页 |
1.5 完成工作量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6页 |
2.1 地层 | 第19-20页 |
2.2 构造 | 第20页 |
2.3 岩浆岩 | 第20-21页 |
2.4 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 | 第21-23页 |
2.5 矿产分布概况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6-37页 |
3.1 地层 | 第26-30页 |
3.2 构造 | 第30-31页 |
3.3 岩浆岩 | 第31页 |
3.4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 第31页 |
3.5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页 |
3.6 矿化蚀变带特征 | 第31-34页 |
3.6.1 矿化蚀变带分布、产状、规模 | 第31-32页 |
3.6.2 蚀变特征 | 第32-33页 |
3.6.3 矿体特征 | 第33-34页 |
3.7 矿石特征 | 第34-37页 |
3.7.1 矿石物质成份及其分类 | 第34-36页 |
3.7.2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 | 第37-49页 |
4.1 岩石地球化学 | 第37-43页 |
4.1.1 主量元素 | 第37-41页 |
4.1.2 微量元素 | 第41-43页 |
4.2 黄铁矿微量元素特征 | 第43-45页 |
4.3 同位素地球化学 | 第45-49页 |
4.3.1 锶同位素 | 第45-46页 |
4.3.2 硫同位素 | 第46-48页 |
4.3.3 碳、氢、氧同位素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49-58页 |
5.1 成岩成矿构造背景 | 第49页 |
5.2 成矿物质来源 | 第49-52页 |
5.3 成矿时代 | 第52页 |
5.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第52-53页 |
5.4.1 成矿温度 | 第52-53页 |
5.4.2 改造过程中物质迁移驱动力 | 第53页 |
5.5 矿床成因 | 第53-56页 |
5.6 成矿模式 | 第56-57页 |
5.7 找矿标志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页 |
6.2 不足及建议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