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全氟化合物简介 | 第11-12页 |
1.2 全氟羧酸降解方法 | 第12-13页 |
1.3 全氟丙酸(CF_3CF_2COOH,PFPA)性质简介 | 第13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15-23页 |
2.1 薛定谔方程Schrodinger | 第15-16页 |
2.2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 第16-17页 |
2.2.1 光的能量与波长 | 第16-17页 |
2.2.2 Franck-Condon原理 | 第17页 |
2.3 过渡态理论 | 第17-18页 |
2.4 内禀反应坐标 | 第18-19页 |
2.5 基组的选择 | 第19-20页 |
2.6 电荷分析 | 第20页 |
2.7 溶剂化效应 | 第20-21页 |
2.8 势能面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全氟丙酸降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23-38页 |
3.1 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7页 |
3.2.1 全氟丙酸(PFPA)分子的优化几何结构 | 第24页 |
3.2.2 反应势能面 | 第24-31页 |
3.2.3. 速控步骤各物质NBO分析 | 第31-32页 |
3.2.4. 主反应通道速控步骤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 第32-37页 |
3.3 结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Fe~(3+)对全氟丙酸降解反应的理论研究 | 第38-48页 |
4.1 计算方法 | 第3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7页 |
4.2.1 反应势能面 | 第38-45页 |
4.2.2 速控步骤各物质NBO电荷分析 | 第45-46页 |
4.2.3 主反应通道速控步骤动力学性质 | 第46-47页 |
4.3 结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Fe~(3+)对全氟丙酸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48-59页 |
5.1 计算方法 | 第48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7页 |
5.2.1 几何构型 | 第48-49页 |
5.2.2 吸收光谱 | 第49-50页 |
5.2.3 分子轨道 | 第50-57页 |
5.2.4 电子性质 | 第57页 |
5.3 结论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6.1 结论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