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转型研究—兼论电视民生新闻转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9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对象第9-10页
    1.2 概念界定第10-11页
    1.3 理论支撑第11-12页
        1.3.1 把关人理论视角下的新闻审查第11页
        1.3.2 培养理论视角下的大量曝光新闻第11-12页
    1.4 文献综述第12-13页
    1.5 论文框架第13-14页
2 《都市报道》电视民生新闻转型期第14-20页
    2.1 转型背景第14-18页
        2.1.1 萌芽期:1992年——2001年第14-15页
        2.1.2 兴盛期:2002年——2006年第15页
        2.1.3 转型期:2007年——至今第15-18页
    2.2 转型方向第18-20页
        2.2.1 角度转换:从“小民生”到“大民生”第18页
        2.2.2 内容拓展:时政和经济领域第18-20页
3 《都市报道》改版现状第20-26页
    3.1 选题偏向正能量第20-22页
    3.2 新闻监督软报道第22-23页
        3.2.1 精确选题第22-23页
        3.2.2 着眼大局第23页
    3.3 新闻评论形式丰富第23-26页
        3.3.1 “话中有话”评论版块第24页
        3.3.2 特约评论员第24-25页
        3.3.3 主持人即兴评述第25页
        3.3.4 受众互动平台第25-26页
4 电视民生新闻转型的SWOT分析第26-36页
    4.1 转型的机遇第26-29页
        4.1.1 民生新闻的大量信息需求第26-27页
        4.1.2 融入主流第27-29页
    4.2 转型的风险第29-31页
        4.2.1 “宣传”性质的把握第29-30页
        4.2.2 收视率的下滑第30-31页
    4.3 转型的优势第31-34页
        4.3.1 电视新闻的公信力第31-32页
        4.3.2 电视新闻的正能量传递影响第32-33页
        4.3.3 监督调查更加全面深入第33-34页
    4.4 转型的劣势第34-36页
        4.4.1 记者选题的茫然第34页
        4.4.2 题材的空洞第34-36页
5 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建议第36-40页
    5.1 结合时代背景做新闻第36-37页
    5.2 有效建构主流意识第37-39页
        5.2.1 加强政策报道、关注社会群体第37-38页
        5.2.2 报道着重考虑社会影响第38-39页
    5.3 给予事件主体足够的话语权第39页
    5.4 新闻具象化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个人简历第42-44页
致谢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系革命”背景下搜狐视频战略转型研究
下一篇:湖南经视频道《直播大事件》栏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