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信道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跨层链路协议与路由协议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多信道多接口调度算法研究 | 第9-11页 |
1.2.2 WMN路由协议研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2 多信道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研究 | 第14-23页 |
2.1 多信道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 | 第14-16页 |
2.1.1 多信道干扰 | 第14-15页 |
2.1.2 多信道与网络拓扑 | 第15-16页 |
2.1.3 接口信道切换 | 第16页 |
2.2 跨层协议设计 | 第16-17页 |
2.3 信道分配与路由协议 | 第17-22页 |
2.3.1 干扰模型研究 | 第18-19页 |
2.3.2 信道分配算法 | 第19-21页 |
2.3.3 路由协议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负载均衡的链路协议LBLP | 第23-38页 |
3.1 链路协议框架 | 第23-24页 |
3.2 接收模式接口的信道与任务分配 | 第24-28页 |
3.2.1 信道干扰判定 | 第24-25页 |
3.2.2 信道分配算法 | 第25-27页 |
3.2.3 接收接口任务分配 | 第27-28页 |
3.3 发送模式的链路调度 | 第28-34页 |
3.3.1 发送模式接口工作机制 | 第28-29页 |
3.3.2 映射接口与队列 | 第29-31页 |
3.3.3 均衡接口利用率与发送延时 | 第31-34页 |
3.4 自适应接口的负载均衡 | 第34-37页 |
3.4.1 接口负载计算 | 第34-35页 |
3.4.2 模式切换规则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路径期望带宽路由协议EPBWR | 第38-52页 |
4.1 路由判据EPBW | 第39-46页 |
4.1.1 链路带宽 | 第39-40页 |
4.1.2 链路期望带宽 | 第40-42页 |
4.1.3 冲突域期望带宽 | 第42-43页 |
4.1.4 路径期望带宽 | 第43-46页 |
4.2 路由协议EPBWR | 第46-51页 |
4.2.1 路由发现 | 第46-47页 |
4.2.2 路由计算 | 第47-49页 |
4.2.3 路由维护 | 第49-50页 |
4.2.4 路由恢复 | 第50-5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 | 第52-62页 |
5.1 仿真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5.2 链路协议LBLP性能研究 | 第53-55页 |
5.2.1 LBLP与正交信道数目 | 第53-54页 |
5.2.2 LBLP与多接口数目 | 第54-55页 |
5.3 路由协议EPBWR性能研究 | 第55-57页 |
5.3.1 EPBWR与并发传输 | 第55-56页 |
5.3.2 EPBWR与干扰流量 | 第56-57页 |
5.4 联合协议LER性能研究 | 第57-61页 |
5.4.1 LER与PCU-CA协议分析 | 第57-58页 |
5.4.2 LER与接口和信道数目 | 第58-59页 |
5.4.3 LER与其它协议对比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总结 | 第62-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