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吩噁嗪的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8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第9-13页 |
1.2.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9-11页 |
1.2.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1-12页 |
1.2.3 染料敏化太阳能的性能参数 | 第12-13页 |
1.3 染料敏化剂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第13-26页 |
1.3.1 金属配合物光敏染料 | 第14-18页 |
1.3.2 纯有机光敏染料 | 第18-26页 |
1.4 选题思路及内容 | 第26-28页 |
2 染料的合成及表征方法 | 第28-40页 |
2.2 染料的合成及表征 | 第28-39页 |
2.2.1 染料的合成方法及原理 | 第28-31页 |
2.2.2 试剂与仪器 | 第31-33页 |
2.2.3 染料的合成步骤及表征 | 第33-37页 |
2.2.4 合成结果数据分析 | 第37-3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基于吩噁嗪的新型染料分子光伏性能 | 第40-5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电池的组装 | 第40-41页 |
3.2.1. 电极的活化及敏化 | 第40页 |
3.2.2 器件封装 | 第40-41页 |
3.3 性能测试方法 | 第41-43页 |
3.3.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1页 |
3.3.2 稳态荧光光谱 | 第41页 |
3.3.3 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 | 第41-42页 |
3.3.4 光电流工作谱测试 | 第42页 |
3.3.5 电流密度-电压(J-V)特性曲线测试 | 第42页 |
3.3.6 量子化学计算 | 第42-43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3.4.1 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能 | 第43-47页 |
3.4.2 理论计算分析 | 第47-49页 |
3.4.3 器件光伏性能研究 | 第49-51页 |
3.5 结论 | 第51-52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