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陕南平梁镇精准扶贫实践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 研究设计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4.1 研究创新第16页
        1.4.2 研究不足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贫困第17-18页
        2.1.2 特困区第18-19页
        2.1.3 精准扶贫第19页
    2.2 理论基础第19-23页
        2.2.1 反贫困理论第19-20页
        2.2.2 权利贫困论第20-21页
        2.2.3 需求层次论第21-23页
3 陕南平梁镇精准扶贫实践的案例调查第23-33页
    3.1 调查地的基本情况与选择缘由第23-24页
        3.1.1 调查地基本情况第23页
        3.1.2 选择该地缘由第23-24页
    3.2 调查样本情况第24-26页
        3.2.1 样本选取第24-25页
        3.2.2 教育程度第25页
        3.2.3 收入情况第25-26页
    3.3 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第26-27页
        3.3.1 对象识别依据第26页
        3.3.2 对象识别调查第26-27页
    3.4 精准扶贫措施的实施第27-29页
        3.4.1 措施实施现状第27-28页
        3.4.2 帮扶措施分类第28-29页
    3.5 精准扶贫成效的管理第29-33页
        3.5.1 扶贫效益调查第29-30页
        3.5.2 成效管理结果第30-33页
4 陕南平梁镇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第33-41页
    4.1 精准扶贫缺乏理论支撑及政策保障第33-34页
        4.1.1 理论支撑不足第33页
        4.1.2 政策保障局限第33-34页
    4.2 精准扶贫缺乏监管考评及部门综合协调第34-35页
        4.2.1 缺乏监管考评第34页
        4.2.2 缺乏综合干预第34-35页
    4.3 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欠妥第35-36页
        4.3.1 运动式工作方法弊病第35-36页
        4.3.2 第三方评估经验不足第36页
    4.4 精准扶贫中存在的内外矛盾第36-38页
        4.4.1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第36-37页
        4.4.2 扶贫成效与脱贫压力间的矛盾第37-38页
    4.5 精准扶贫主体间综合扶贫效果不佳第38-41页
        4.5.1 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第38页
        4.5.2 贫困户系统能力不足第38-41页
5 陕南平梁镇精准扶贫的对策第41-49页
    5.1 构建精准扶贫的政策理论体系第41-42页
        5.1.1 加强理论研究第41页
        5.1.2 提升保障能力第41-42页
    5.2 建立精准扶贫监管考评及综合干预制度第42页
        5.2.1 加强监管考评第42页
        5.2.2 加强综合干预第42页
    5.3 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第42-43页
        5.3.1 改善扶贫工作方式第42-43页
        5.3.2 促进评价体系公正第43页
    5.4 正确处理精准扶贫中出现的不和谐关系第43-44页
        5.4.1 坚持绿色减贫,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43-44页
        5.4.2 评价扶贫效益,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第44页
    5.5 增强各扶贫主体间的综合扶贫效果第44-49页
        5.5.1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参与式扶贫第44-45页
        5.5.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自身竞争力第45-49页
结论第49-51页
致谢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附录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户经济视角下昭通市农户分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农村产业扶贫问题研究--以舞阳县文峰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