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系统自动化测试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1 绪论 | 第12-15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2-13页 |
1.2 项目意义与目的 | 第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2 自动化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2.1 自动化测试概述 | 第15-16页 |
2.1.1 手工测试所面临的问题 | 第15-16页 |
2.1.2 自动化测试现状及发展前景 | 第16页 |
2.2 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 | 第16-17页 |
2.3 自动化测试的适用情况 | 第17-18页 |
2.4 自动化测试的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ECM系统与RFT测试工具 | 第21-25页 |
3.1 ECM系统 | 第21-22页 |
3.2 RFT测试工具 | 第22-24页 |
3.2.1 RFT的测试脚本结构 | 第22-23页 |
3.2.2 RFT的对象识别技术 | 第23-2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需求分析与框架概要设计 | 第25-38页 |
4.1 需求描述 | 第25页 |
4.2 自动化测试框架设计思想 | 第25-27页 |
4.3 自动化测试流程设计 | 第27-28页 |
4.4 框架功能性需求 | 第28-30页 |
4.5 框架非功能性需求 | 第30页 |
4.6 框架的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4.7 自动化测试框架概要设计 | 第31-37页 |
4.7.1 框架逻辑结构设计 | 第31-33页 |
4.7.2 框架物理架构设计 | 第33-34页 |
4.7.3 框架模块设计 | 第34-3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框架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8-62页 |
5.1 自动化测试脚本 | 第38-41页 |
5.1.1 测试脚本编辑与存储工具选择 | 第38-39页 |
5.1.2 测试脚本的设计 | 第39-41页 |
5.1.3 测试脚本特点 | 第41页 |
5.2 测试调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1-43页 |
5.2.1 模块设计 | 第41-42页 |
5.2.2 模块实现 | 第42-43页 |
5.2.3 关键设计 | 第43页 |
5.3 脚本解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3-45页 |
5.3.1 模块设计 | 第43-44页 |
5.3.2 模块实现 | 第44-45页 |
5.4 测试执行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5-49页 |
5.4.1 模块设计 | 第45-46页 |
5.4.2 模块实现 | 第46-47页 |
5.4.3 关键设计 | 第47-49页 |
5.5 测试对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49-51页 |
5.5.1 模块设计 | 第49-50页 |
5.5.2 模块实现 | 第50-51页 |
5.5.3 关键设计 | 第51页 |
5.6 数据池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1-53页 |
5.6.1 模块设计 | 第52页 |
5.6.2 模块实现 | 第52-53页 |
5.7 异常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3-55页 |
5.7.1 模块设计 | 第53-54页 |
5.7.2 模块实现 | 第54-55页 |
5.8 测试日志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57页 |
5.8.1 模块设计 | 第55-56页 |
5.8.2 模块实现 | 第56-57页 |
5.9 测试报告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第57-59页 |
5.9.1 模块设计 | 第57-58页 |
5.9.2 模块实现 | 第58-59页 |
5.10 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改进 | 第59-61页 |
5.10.1 问题提出 | 第59页 |
5.10.2 问题解决 | 第59-61页 |
5.11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6 框架应用与结果对比 | 第62-68页 |
6.1 测试脚本 | 第62-65页 |
6.1.1 脚本开发辅助工具 | 第62-63页 |
6.1.2 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编写 | 第63-65页 |
6.2 测试日志 | 第65页 |
6.3 测试报告 | 第65-66页 |
6.4 与手工测试的对比 | 第66-6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68-69页 |
7.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74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