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1.2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5 研究方法和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5页 |
| 1.6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感性工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 2.1 感性工学 | 第17页 |
| 2.2 与其它设计方法的比较 | 第17-18页 |
| 2.3 针对上肢康复外骨骼建立感性设计流程 | 第18-20页 |
| 2.3.1 上肢康复外骨骼感性工学流程分析 | 第19页 |
| 2.3.2 上肢康复外骨骼流程关键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 2.3.3 建立流程框架 | 第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感性工学在上肢康复外骨骼中的应用 | 第21-38页 |
| 3.1 针对上肢康复外骨骼的具体分析 | 第21-23页 |
| 3.1.1 用户生理分析 | 第21-23页 |
| 3.1.2 用户心理分析 | 第23页 |
| 3.2 用户感性需求信息进行分析 | 第23-28页 |
| 3.2.1 收集用户的感性需求信息 | 第23-24页 |
| 3.2.2 上肢康复外骨骼感知意向需求信息的筛选 | 第24-26页 |
| 3.2.3 对上肢康复外骨骼的感性需求量化分析 | 第26-28页 |
| 3.3 确定上肢康复外骨骼特征属性 | 第28-30页 |
| 3.3.1 收集上肢康复外骨骼的感性词汇 | 第28-29页 |
| 3.3.2 确定上肢康复外骨骼的感性词汇 | 第29-30页 |
| 3.4 建立用户感知意向需求信息和产品感性词汇的关系矩阵 | 第30-32页 |
| 3.5 上肢康复外骨骼样本的收集与感性词汇间的关联矩阵 | 第32-33页 |
| 3.5.1 上肢康复外骨骼样本的收集 | 第32页 |
| 3.5.2 上肢康复外骨骼样本的筛选 | 第32页 |
| 3.5.3 建立上肢康复外骨骼样本与感性词汇间的关联矩阵 | 第32-33页 |
| 3.6 建立用户需求信息与产品样本之间的关联矩阵 | 第33-34页 |
| 3.7 建立上肢康复外骨骼设计的灰关联分析模型 | 第34-36页 |
| 3.8 上肢康复外骨骼样本设计要素的提取与分析 | 第36-37页 |
| 3.9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技术支持与人机分析 | 第38-43页 |
| 4.1 驱动方式 | 第38-39页 |
| 4.2 人体上肢运动机理 | 第39-41页 |
| 4.3 上肢康复外骨骼的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上肢康复外骨骼设计实践 | 第43-59页 |
| 5.1 上肢康复外骨骼设计定位 | 第43页 |
| 5.2 上肢康复外骨骼形态分析 | 第43-48页 |
| 5.2.1 造型分析 | 第43-45页 |
| 5.2.2 色彩分析 | 第45-47页 |
| 5.2.3 材质分析 | 第47-48页 |
| 5.2.4 情感化设计分析 | 第48页 |
| 5.3 初期方案设计 | 第48-51页 |
| 5.3.1 概念草图 | 第48-50页 |
| 5.3.2 三维建模 | 第50-51页 |
| 5.3.3 效果图渲染 | 第51页 |
| 5.4 方案模糊评价 | 第51-56页 |
| 5.4.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51页 |
| 5.4.2 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 第51-56页 |
| 5.5 效果图展示 | 第56-5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录1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