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研究

内容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导论第14-39页
    一、研究的缘起第14-20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20-22页
    三、研究的现状第22-37页
    四、研究的方法与可能的创新之处第37-39页
第一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制度设计第39-69页
    第一节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分析第39-57页
        一、我国权力结构下的司法审查制度第39-45页
        二、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制度第45-52页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的特殊性第52-54页
        四、涉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双重属性”第54-57页
    第二节 涉诉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识别问题第57-68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基础问题第57-61页
        二、可供审查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一般要件第61-65页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能否作为审查对象的特殊情形第65-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二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现状与建构基准第69-89页
    第一节 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运行现状第69-74页
        一、行政相对人:司法审查客观需求大第69页
        二、行政机关:促进依法行政客观需要第69-71页
        三、人民法院:司法审查能力待提高第71-74页
    第二节 实质合法性基准下复合审查标准的建构第74-87页
        一、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的内涵第74-78页
        二、以实质合法性为基准建构复合标准的合理性第78-82页
        三、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的建构原则第82-85页
        四、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的注意事项第85-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之一:事实性标准第89-97页
    第一节 有效性原则第89-90页
        一、“有效性”含义解读第89页
        二、有效性原则具体情形第89-90页
    第二节 关联性原则第90-94页
        一、“关联性”含义解读第90-91页
        二、关联性原则适用的两种情形第91-94页
    第三节 真实性原则第94-96页
        一、“真实性”含义解读第94页
        二、真实性原则的司法实践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7页
第四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之二:合法性标准第97-117页
    第一节 作为审查标准的合法性含义解读第97-100页
        一、“合法性”含义解读与法律冲突类型第97-98页
        二、与行政复议制度的“合法性”含义比对第98-100页
    第二节 合法性标准的建构原则与边界第100-105页
        一、以是否“相抵触”或“不一致”为基础第100-101页
        二、以判断余地等为合法性审查边界第101-105页
    第三节 合法性标准具体内容的展开第105-115页
        一、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权限是否合法第105-106页
        二、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是否合法第106-112页
        三、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是否合法第112-115页
    本章小结第115-117页
第五章 我国行政规范性文件司法审查标准之三:合理性标准第117-133页
    第一节 合理性标准含义解读第117-123页
        一、“合理性”含义解读第117-118页
        二、行政诉讼法语境下的合理性第118-120页
        三、德国“规范审查之诉”的相关借鉴第120-123页
    第二节 比例原则第123-125页
        一、“比例原则”内容简述第123页
        二、比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表达第123-125页
    第三节 利益衡量原则第125-131页
        一、“利益衡量”的基本概念第125-126页
        二、利益衡量原则在审查标准中的缺失第126-129页
        三、利益衡量原则的具体内容第129-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六章 以实质合法性为基准的复合标准的统合与应用第133-150页
    第一节 复合审查标准的统合第133-138页
        一、复合标准运行过程图解第133-135页
        二、复合标准运行过程解读第135-138页
    第二节 复合审查标准的应用第138-148页
        一、建构“复合标准-组合强度”的审查体系第138-142页
        二、基于文件类型适用“复合标准-组合强度”第142-143页
        三、以“复合标准-组合强度”重读行政案件第143-148页
    本章小结第148-150页
结语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诉讼中间上诉制度研究
下一篇:刑事庭审实质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