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2-26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四)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一、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背景 | 第26-43页 |
(一) 特殊的时代背景 | 第26-30页 |
1、整体社会氛围:“破旧立新” | 第26-28页 |
2、传统婚姻观念与新观念冲突 | 第28-29页 |
3、多项社会运动同时开展 | 第29-30页 |
(二) 迥异的区域环境 | 第30-34页 |
1、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 | 第30-32页 |
2、传统婚姻观念仍占主导地位 | 第32-33页 |
3、独特的城市属性 | 第33-34页 |
(三) 前期贯彻婚姻法运动推行情况 | 第34-43页 |
1、取得的进展 | 第35页 |
2、存在的问题 | 第35-43页 |
二、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具体过程 | 第43-65页 |
(一) 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和指示 | 第43-48页 |
1、中央的号召和指示 | 第43-46页 |
2、上海市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和指示 | 第46-48页 |
(二) 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 第48-54页 |
1、重视试点工作 | 第48-50页 |
2、干部培训 | 第50-53页 |
3、准备宣传材料 | 第53-54页 |
(三) 贯彻婚姻法运动月工作的正式开展 | 第54-63页 |
1、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作出决议和动员 | 第55-56页 |
2、合理铺排宣传工作 | 第56-62页 |
3、法院、妇联等部门树立典型 | 第62-63页 |
(四) 贯彻婚姻法运动转入经常化 | 第63-65页 |
三、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特点 | 第65-83页 |
(一) 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 | 第65-68页 |
1、将矛盾性质定性为人民内部矛盾 | 第65-67页 |
2、在宣传中进行教育 | 第67-68页 |
(二) 宣传手段多样化 | 第68-75页 |
1、以会议宣传方式为主 | 第69-70页 |
2、辅之以报纸、广播、通俗读物 | 第70-74页 |
3、以艺术化宣传方式进行渲染 | 第74-75页 |
(三) 与其他重要工作巧妙结合 | 第75-80页 |
1、与纪念斯大林工作相结合 | 第75-77页 |
2、与反官僚主义斗争相结合 | 第77-78页 |
3、与春耕生产相结合 | 第78-80页 |
(四) 根据受众的反应调节宣传 | 第80-83页 |
四、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成效和局限 | 第83-93页 |
(一) 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成效 | 第83-89页 |
1、因婚自杀、被杀现象得到控制 | 第83-85页 |
2、冲击了传统婚姻的陈规陋习 | 第85-86页 |
3、塑造政治认同 | 第86-87页 |
4、为后来的城市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 第87-89页 |
(二) 上海贯彻婚姻法运动月的局限 | 第89-93页 |
1、短期宣传不足以完全转变婚姻观念 | 第89-91页 |
2、对女性自我意识的发掘存在不足 | 第91-93页 |
结语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