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滇重楼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英语缩略词第15-1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6-34页
    1 多糖概述第16-31页
        1.1 多糖的概念及分类第16页
            1.1.1 多糖的概念第16页
            1.1.2 多糖的分类第16页
        1.2 多糖的提取第16-18页
            1.2.1 材料的预处理第16页
            1.2.2 提取方法第16-17页
            1.2.3 提取条件的优化第17-18页
        1.3 多糖的纯化第18-23页
            1.3.1 多糖中杂质的去除第18-22页
            1.3.2 多糖的分级第22-23页
        1.4 多糖纯度的测定第23-24页
            1.4.1 凝胶柱过滤法第23-24页
            1.4.2 电泳法第24页
            1.4.3 超离心法第24页
            1.4.4 旋光度法第24页
        1.5 多糖结构的解析第24-28页
            1.5.1 化学分析法第25-26页
            1.5.2 仪器分析法第26-28页
            1.5.3 生物学分析法第28页
        1.6 多糖的生物活性第28-31页
            1.6.1 免疫调节作用第28-29页
            1.6.2 抗肿瘤作用第29页
            1.6.3 抗衰老作用第29-30页
            1.6.4 降血糖作用第30页
            1.6.5 降血脂作用第30-31页
            1.6.6 其它活性第31页
    2 滇重楼概述第31-33页
        2.1 分类地位第31页
        2.2 化学成分第31-32页
        2.3 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第32-33页
            2.3.1 野生资源第32页
            2.3.2 人工种植状况第32页
            2.3.3 滇重楼的开发利用第32-33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3页
    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3-34页
第二章 滇重楼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第34-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1.1 材料与设备第34-35页
            1.1.1 试验材料第34页
            1.1.2 试验试剂第34页
            1.1.3 试验设备第34-35页
        1.2 试验方法第35-37页
            1.2.1 滇重楼多糖含量的测定第35页
            1.2.2 试验设计第35-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51页
        2.1 PPLPs提取工艺的优化第37-43页
            2.1.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第37-39页
            2.1.2 PPLPs的CCD优化结果分析第39-42页
            2.1.3 模型的验证第42-43页
        2.2 PPRPs的提取工艺的优化第43-51页
            2.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第43-45页
            2.2.2 PPRPs的CCD优化结果分析第45-50页
            2.2.3 模型的验证第50-51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1-53页
        3.1 滇重楼多糖提取和测定方法的选择第51-52页
        3.2 模型的选择与构建第52-53页
第三章 滇重楼多糖的分离纯化第53-7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3-60页
        1.1 试验材料第53-54页
            1.1.1 PPLPs的制备第53页
            1.1.2 PPRPs的制备第53-54页
        1.2 试剂与仪器第54页
            1.2.1 试验试剂第54页
            1.2.2 试验设备第54页
        1.3 最佳干燥方法的选择第54-56页
            1.3.1 高温热空气烘干第54页
            1.3.2 室温真空抽干第54页
            1.3.3 真空低温冻干第54-55页
            1.3.4 滇重楼多糖表面结构的观察第55页
            1.3.5 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5-56页
        1.4 滇重楼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第56-59页
            1.4.1 蛋白质去除率的测定第57-58页
            1.4.2 滇重楼多糖损失率的测定第58-59页
        1.5 滇重楼多糖的分级纯化第59-60页
            1.5.1 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第59页
            1.5.2 凝胶柱层析第59-6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0-72页
        2.1 干燥方法对滇重楼多糖的影响第60-66页
            2.1.1 干燥方法对滇重楼多糖表面结构的影响第60-61页
            2.1.2 干燥方法对滇重楼多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61-66页
        2.2 滇重楼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第66-69页
            2.2.1 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6页
            2.2.2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6-67页
            2.2.3 最适去蛋白质次数的选择第67-69页
        2.3 滇重楼多糖的分级纯化第69-72页
            2.3.1 DEAE-52 cellulose柱层析第69-70页
            2.3.2 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第70-72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2-74页
        3.1 干燥方法对滇重楼多糖的影响第72页
        3.2 Sevag法去蛋白的最佳处理次数第72-73页
        3.3 滇重楼多糖的分级纯化第73-74页
第四章 滇重楼多糖的结构解析第74-8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1.1 试验材料第74页
        1.2 试剂与仪器第74-75页
            1.2.1 试验试剂第74页
            1.2.2 仪器和设备第74-75页
        1.3 试验方法第75-77页
            1.3.1 红外光谱(FT-IR)第75页
            1.3.2 PPLP分子量的测定第75页
            1.3.3 PPLP单糖组成的测定第75-76页
            1.3.4 PPLP的甲基化第76-77页
            1.3.5 部分酸水解第77页
            1.3.6 NMR第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7页
        2.1 PPLP的FT-IR分析第77-78页
        2.2 PPLP的分子量测定第78-79页
            2.2.1 葡聚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78-79页
            2.2.2 PPLP的纯度检测和分子量计算第79页
        2.3 PPLP的单糖组成第79-80页
        2.4 PPLP的甲基化分析第80-82页
        2.5 部分酸水解分析第82-83页
        2.6 NMR分析第83-87页
    3 讨论与结论第87-89页
        3.1 分子量测定方法的选择第87页
        3.2 单糖组成测定方法的选择第87页
        3.3 甲基化方法的选择第87-89页
第五章 滇重楼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89-10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93页
        1.1 材料与设备第89-90页
            1.1.1 供试样品第89页
            1.1.2 试验试剂第89-90页
            1.1.3 仪器和设备第90页
        1.2 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90页
            1.2.1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的测定第90页
            1.2.2 ·OH清除能力的测定第90页
            1.2.3 O_2·~-清除能力的测定第90页
        1.3 体内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第90-91页
            1.3.1 供试动物第90页
            1.3.2 试验设计第90-91页
            1.3.3 样品的采集第91页
        1.4 测量指标第91-93页
            1.4.1 体征指标的观察第91页
            1.4.2 免疫器官指数的测定第91页
            1.4.3 生化指标的测定第91-93页
        1.5 数据处理第9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3-104页
        2.1 PPLP和PPRP的体外抗氧化评价第93-95页
            2.1.1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第93-94页
            2.1.2 ·OH的清除能力第94页
            2.1.3 O_2·~-的清除能力第94-95页
        2.2 PPLP和PPRP的体内抗氧化评价第95-104页
            2.2.1 小鼠体表特征变化第95-96页
            2.2.2 小鼠体重的变化第96页
            2.2.3 小鼠胸腺和脾脏指数的变化第96-97页
            2.2.4 PPLP和PPRP对衰老小鼠体内生化指标的影响第97-104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04-106页
第六章 滇重楼多糖的降血脂活性研究第106-11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6-109页
        1.1 试验材料第106-107页
            1.1.1 供试材料第106页
            1.1.2 试验试剂第106页
            1.1.3 试验设备第106-107页
        1.2 试验方法第107-108页
            1.2.1 供试动物第107页
            1.2.2 试验动物分组与处理第107页
            1.2.3 血清和肝脏的采集第107-108页
        1.3 相关指标的测定第108-109页
            1.3.1 血清中相关指标的测定第108-109页
            1.3.2 肝脏中相关指标的测定第10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9-117页
        2.1 滇重楼多糖对小鼠体重的影响第109-110页
        2.2 滇重楼多糖对血清中相关指标的的影响第110-114页
            2.2.1 PPLP和PPRP对TC含量的影响第110-111页
            2.2.2 PPLP和PPRP对血清中TG含量的影响第111-112页
            2.2.3 PPLP和PPRP对血清中HDL-c含量的影响第112-113页
            2.2.4 PPLP和PPRP对血清中LDL-c含量的影响第113-114页
        2.3 PPLP和PPRP对AI的影响第114-115页
        2.4 PPLP和PPRP对小鼠肝脏的影响第115-117页
            2.4.1 小鼠肝脏指数的变化第115-116页
            2.4.2 PPLP和PPRP对肝脏中T-SOD活力的影响第116页
            2.4.3 PPLP和PPRP对肝脏中GSH-Px活力的影响第116-117页
            2.4.4 小鼠肝脏中MDA含量的变化第117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17-119页
        3.1 PPLP和PPRP的降血脂作用第117-118页
        3.2 PPLP和PPRP的护肝作用第118-119页
结论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附图及附表第137-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邻苯二甲酸酯经口暴露致大鼠雄性生殖毒性的研究
下一篇:空间环境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影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