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碳微球 | 第9-13页 |
1.2.1 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 第10-12页 |
1.2.2 碳微球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多孔碳材料的活化方法 | 第13-15页 |
1.3.1 化学法活化 | 第14页 |
1.3.2 物理法活化 | 第14-15页 |
1.3.3 微波辅助法活化 | 第15页 |
1.4 多孔碳材料在电容器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5 二硫化钼 | 第15-20页 |
1.5.1 二硫化钼的结构和性能 | 第16-17页 |
1.5.2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5.3 二硫化钼的应用 | 第19-20页 |
1.6 钠离子复合电容器 | 第20-22页 |
1.7 立题依据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2章 钠离子复合电容器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23-37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实验原料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2.3.1 碳微球的制备 | 第25页 |
2.3.2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2.3.3 复合电容器正极材料的制备 | 第25页 |
2.3.4 电池的组装 | 第25-26页 |
2.4 测试与表征 | 第26-27页 |
2.4.1 微观形貌表征 | 第26页 |
2.4.2 荧光性能和紫外吸收光谱测试 | 第26页 |
2.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 第26页 |
2.4.4 碳点在铁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26-27页 |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27页 |
2.4.6 多孔碳材料的氮气吸脱附曲线BET)测试 | 第27页 |
2.4.7 电学性能测试 | 第27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7-34页 |
2.5.1 形貌表征 | 第27-29页 |
2.5.2 紫外光谱和荧光吸收光谱分析 | 第29页 |
2.5.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9-30页 |
2.5.4 碳点在铁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30-31页 |
2.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31-32页 |
2.5.6 多孔碳材料的氮气吸脱附测试 | 第32-33页 |
2.5.7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7页 |
第3章 钠离子复合电容器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3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2.2 实验原料 | 第38-3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3.1 MoS_2/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9页 |
3.3.2 复合电容器负极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3.3.3 电池的组装 | 第40页 |
3.4 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3.4.1 微观形貌表征 | 第40页 |
3.4.2 热失重分析测试(TG) | 第40页 |
3.4.3 X射线衍射(XRD)测试 | 第40-41页 |
3.4.4 拉曼光谱测试 | 第41页 |
3.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 | 第41页 |
3.4.6 电学性能测试 | 第41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3.5.1 形貌表征 | 第41-44页 |
3.5.2 热重分析测试(TG) | 第44-45页 |
3.5.3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45-46页 |
3.5.4 拉曼光谱表征 | 第46-47页 |
3.5.5 X射线光电子(XPS)能谱分析 | 第47-48页 |
3.5.6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钠离子复合电容器的制备 | 第51-57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51-5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5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第53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