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化工厂论文--生产安全技术论文--化工毒物及化工危险品论文

多心理场力耦合作用下不安全行为演变机理研究--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储运作业视角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4-16页
        1.4.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论文的创新点第14-16页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2.1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6-17页
    2.2 不安全行为演变机理研究第17页
    2.3 不安全行为控制方法的研究第17-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三章 研究设计第20-25页
    3.1 个体内部因素和准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案第20页
    3.2 不安全行为多心理场力耦合系统动力学的模型研究方案第20-23页
        3.2.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特性第20-21页
        3.2.2 变量赋值研究设计第21-22页
        3.2.3 不安全行为多心理场力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步骤第22-23页
    3.3 危险化学品储运作业不安全行为演变的机理研究方案第23-24页
        3.3.1 不安全行为机理理论研究基础第23-24页
        3.3.2 危险化学品储运作业不安全行为演变机理研究设计第24页
    3.4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四章 心理场个体内部因素和准环境因素的识别第25-29页
    4.1 基于事故树的风险因素的识别第25-27页
    4.2 基于频度统计法的致险因素的遴选第27页
    4.3 心理场个体内部因素和准环境因素的确定第27-28页
    4.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五章 不安全行为多心理场力耦合关系的分析第29-34页
    5.1 个体内部因素和准环境因素间递阶层次关系的分析第29-30页
    5.2 个体内部因素和准环境因素间耦合作用的矢量分析第30-31页
    5.3 不安全行为心理场因果关系图的建立第31页
    5.4 不安全行为多影响因子耦合作用分析第31-33页
    5.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六章 不安全行为动力学关系的分析第34-39页
    6.1 各子系统对应的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第34-35页
    6.2 多心理场力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第35-36页
    6.3 方程的建立及变量赋值第36-37页
    6.4 安全文化对不安全行为反馈作用及延迟效应的分析第37-38页
    6.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七章 多心理场力耦合下各子系统耦合量仿真模拟第39-42页
    7.1 各子系统的耦合量仿真模拟第39-40页
    7.2 不安全行为增加量和减少量的耦合量仿真模拟第40-41页
    7.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八章 不安全行为演变机理及靶向干预分析第42-45页
    8.1 基于心理场理论的不安全行为演变机理分析第42-43页
    8.2 基于心理场理论的靶向干预措施第43-44页
    8.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九章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51-52页
致谢词第52-53页
附录1 个体内部因素和准环境因素分类问卷调查表第53-55页
附录2 变量影响系数专家调查表第55-58页
附录3 系统动力学方程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胶体泡沫体系对煤尘抑制的技术研究
下一篇:跨北太平洋大气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