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6-18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人体出血量模型 | 第19-26页 |
2.1 血液循环的生理背景 | 第19-21页 |
2.2 构造出血量模型 | 第21-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血流建模 | 第26-40页 |
3.1 SPH方法介绍 | 第26-31页 |
3.2 基于SPH血液建模 | 第31-39页 |
3.2.1 Navier-Stokes方程 | 第31-37页 |
3.2.2 温度项 | 第37页 |
3.2.3 吸附力 | 第37-38页 |
3.2.4 交互力 | 第38-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系统实现和演示 | 第40-56页 |
4.1 GLUI介绍 | 第40-41页 |
4.2 切割模拟 | 第41-43页 |
4.3 流血效果模拟实现 | 第43-48页 |
4.3.1 预处理相关操作 | 第43-46页 |
4.3.2 Navier-Stokes方程计算步骤 | 第46页 |
4.3.3 交互力计算 | 第46-47页 |
4.3.4 血流的可视化绘制 | 第47-48页 |
4.4 对流血模拟的改进与优化 | 第48-51页 |
4.4.1 构造空间均匀网格 | 第48-49页 |
4.4.2 减少主机端和设备端的数据传递 | 第49-50页 |
4.4.3 并行碰撞检测算法 | 第50-51页 |
4.4.4 其他优化策略 | 第51页 |
4.5 结果展示与分析 | 第51-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5-6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