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迷走神经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1-13页
Table of Contents第13-15页
前言第15-18页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第18-28页
    1.1 实验材料第18-20页
        1.1.1 实验对象第18页
        1.1.2 实验试剂第18-19页
        1.1.3 实验器材第19-20页
    1.2 动物分组方案第20页
    1.3 脑缺血模型建立第20-22页
    1.4 干预措施第22-24页
        1.4.1 迷走神经刺激第22页
        1.4.2 高压氧治疗第22-23页
        1.4.3 干预方案第23-24页
    1.5 观察指标第24-27页
        1.5.1 神经行为学评分第24页
        1.5.2 TTC染色后脑梗死体积和脑肿胀的测定第24-25页
        1.5.3 脑灌注和组织切片的制备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第25-26页
        1.5.4 脑组织匀浆后炎症细胞因子测定第26-27页
    1.6 统计学分析第27-28页
第二章 结果第28-35页
    2.1 神经行为学评分第28-29页
    2.2 脑梗死体积第29-30页
    2.3 脑肿胀程度第30-31页
    2.4 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第31-32页
    2.5 脑组织内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第32-35页
        2.5.1 脑组织内促炎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第32-33页
        2.5.2 脑组织内抑炎细胞因子表达情况第33-35页
第三章 讨论第35-40页
    3.1 脑缺血后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10表达及作用第35-36页
    3.2 迷走神经刺激调控炎症反应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第36-37页
    3.3 高压氧调控炎症反应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第37-38页
    3.4 迷走神经刺激和高压氧联合调控炎症反应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第38页
    3.5 相同干预措施在不同脑缺血状态的效应差异第38-40页
第四章 结论和展望第40-43页
    4.1 结论第40-41页
    4.2 展望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52页
综述 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第52-67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 英文缩略语词表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大鼠急性和慢性青光眼模型视网膜中的表达和意义研究
下一篇:不同浓度RANKL对破骨细胞中NFATcl,c-Src和RANK基因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