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罗江区耕地质量评价及提升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的获取 | 第17-25页 |
| 2.1 自然经济概况 | 第17-19页 |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18页 |
| 2.1.2 自然条件 | 第18页 |
| 2.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18-19页 |
| 2.2 耕地质量及等别情况 | 第19-21页 |
| 2.2.1 耕地数量与结构 | 第19-20页 |
| 2.2.2 耕地空间分布状况 | 第20页 |
| 2.2.3 耕地质量等别情况 | 第20-21页 |
| 2.3 数据获取 | 第21-25页 |
| 2.3.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21-22页 |
| 2.3.2 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 | 第22-23页 |
| 2.3.3 遥感影像与DEM数据 | 第23-24页 |
| 2.3.4 耕地等别数据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方法 | 第25-42页 |
| 3.1 评价单元的划分与赋值 | 第25页 |
| 3.2 耕地质量评价体系指标的筛选及提取 | 第25-30页 |
| 3.2.1 地学条件 | 第25-26页 |
| 3.2.2 土壤性状 | 第26-29页 |
| 3.2.3 耕作条件 | 第29-30页 |
| 3.3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因子量化 | 第30-42页 |
| 第四章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 4.1 耕地质量评价 | 第42-49页 |
| 4.1.1 自然质量指数 | 第42-46页 |
| 4.1.2 健康状况系数 | 第46-49页 |
| 4.2 耕地质量评价结果 | 第49-50页 |
| 4.3 与分等定级结果对比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耕地质量障碍区提升方法研究 | 第52-57页 |
| 5.1 障碍因素及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5.1.1 障碍因素 | 第52页 |
| 5.1.2 指标障碍度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5.2 罗江区耕地障碍区划分 | 第54-57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7-59页 |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 6.2 讨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