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入侵颗粒污染物在供水管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1.2.1 供水系统污染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影响 | 第15-18页 |
1.2.2 污染物入侵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 第18-19页 |
1.2.3 压力瞬变 | 第19-21页 |
1.2.4 污染源 | 第21-23页 |
1.2.5 入侵路径 | 第23页 |
1.2.6 其他研究 | 第23-24页 |
1.3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24-25页 |
1.4 目标污染物的选取 | 第25-27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30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5.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5.4 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颗粒污染物吸附-解吸特性 | 第30-50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0-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0-3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2.2.1 颗粒物pH值的测定 | 第32页 |
2.2.2 颗粒物电导率的测定 | 第32页 |
2.2.3 颗粒物有机质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2.3 颗粒物吸附-解吸苯酚的动力学特征 | 第33-40页 |
2.3.1 颗粒物理化学性质 | 第33页 |
2.3.2 标准曲线 | 第33-34页 |
2.3.3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34-35页 |
2.3.4 吸附动力学曲线方程拟合 | 第35-38页 |
2.3.5 解吸动力学曲线 | 第38-39页 |
2.3.6 解吸动力学曲线方程拟合 | 第39-40页 |
2.4 颗粒物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解吸特征 | 第40-45页 |
2.4.1 等温吸附-解吸实验 | 第40-42页 |
2.4.2 等温吸附-解吸拟合 | 第42-45页 |
2.5 颗粒物吸附苯酚的影响因素 | 第45-47页 |
2.5.1 pH值 | 第45-46页 |
2.5.2 温度 | 第46页 |
2.5.3 水动力条件 | 第46-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50页 |
第三章 颗粒污染物在管道中苯酚释放过程模拟 | 第50-62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50页 |
3.2 实验装置 | 第50-51页 |
3.3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3.4 颗粒污染物的制备 | 第51-52页 |
3.4.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51-52页 |
3.4.2 颗粒物污染物制备 | 第52页 |
3.5 颗粒污染物中苯酚的释放特征 | 第52-53页 |
3.6 颗粒污染物中苯酚释放的影响因素 | 第53-58页 |
3.6.1 pH对苯酚释放的影响 | 第53-54页 |
3.6.2 温度对苯酚释放的影响 | 第54-55页 |
3.6.3 颗粒物粒径对苯酚释放的影响 | 第55-56页 |
3.6.4 压力对苯酚释放的影响 | 第56-57页 |
3.6.5 余氯对苯酚释放的影响 | 第57-58页 |
3.7 颗粒污染物中苯酚释放动力学模型 | 第58-60页 |
3.7.1 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3.7.2 参数估计 | 第59页 |
3.7.3 模型验证 | 第59-60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颗粒污染物在管道中的迁移转化模型 | 第62-72页 |
4.1 研究思路 | 第62-63页 |
4.2 颗粒污染物在管道中的运动状态 | 第63-64页 |
4.3 污染物入侵量计算 | 第64页 |
4.4 污染物入侵管道水力特性 | 第64-66页 |
4.5 苯酚的迁移转化规律 | 第66-67页 |
4.6 苯酚迁移转化控制方程 | 第67-70页 |
4.7 吸附-解吸反应动力学 | 第70-71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结论 | 第72-73页 |
5.2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