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资料和方法 | 第11-16页 |
1 病例来源 | 第11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1页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3 入选标准 | 第11-12页 |
4 排除标准 | 第12页 |
5 试验病例的终止 | 第12页 |
6 治疗方法 | 第12-14页 |
6.1 术前准备 | 第12页 |
6.2 手术方法 | 第12-13页 |
6.3 术后治疗 | 第13-14页 |
6.3.1 肩袖损伤术后常规运动方法 | 第13-14页 |
6.3.2 熏洗工号方的制备 | 第14页 |
6.3.3 熏洗工号方的使用方法 | 第14页 |
6.3.4 病例分组 | 第14页 |
7 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7.1 术后肩关节疼痛主观评分(VAS) | 第14页 |
7.2 术后肩关节活动度 | 第14-15页 |
7.3 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 第15页 |
7.4 总体疗效评分 | 第15页 |
8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结果 | 第16-19页 |
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16页 |
2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 第16-17页 |
3 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 第17页 |
4 试验组与对照组G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 | 第17-18页 |
5 试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19-28页 |
1 肩袖损伤的特点与治疗 | 第19-20页 |
1.1 肩袖损伤的特点分析 | 第19页 |
1.2 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 | 第19-20页 |
2 肩袖损伤与肩关节镜 | 第20-23页 |
2.0 肩袖的解剖特点及损伤机制 | 第20页 |
2.1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分型 | 第20-22页 |
2.2 肩关节镜在肩袖损伤中的应用 | 第22页 |
2.3 肩袖修补术后并发症 | 第22-23页 |
3 中医药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研究 | 第23-24页 |
3.1 中医药对肩袖修补术后的病因病机认识 | 第23页 |
3.2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中医治疗 | 第23-24页 |
4 熏洗Ⅰ号方的组方含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4-26页 |
4.1 组方意义 | 第24-25页 |
4.2 其中药物的药理学研究及其可能的作用 | 第25-26页 |
5 结果分析 | 第26页 |
6 不足与展望 | 第26-28页 |
结论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附录 | 第32-41页 |
文献综述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