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第10-14页 |
1 祖国医学中关于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的认识 | 第10-12页 |
1.1 中医病名 | 第10页 |
1.2 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1.3 中医治疗 | 第11-12页 |
2 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的相关知识 | 第12-14页 |
2.1 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病因及发病机理 | 第12-13页 |
2.2 现代医学治疗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14-22页 |
1 临床资料 | 第14-15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4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4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4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4-15页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第15页 |
1.6 不良事件的处理方案 | 第15页 |
1.7 技术路线图 | 第15页 |
2 治疗方法 | 第15页 |
2.1 治疗对象 | 第15页 |
2.2 随机分组 | 第15页 |
2.3 方法 | 第15页 |
3 观察指标 | 第15-16页 |
3.1 安全指标 | 第16页 |
3.2 疗效性观察 | 第16页 |
3.3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6页 |
3.4 评定时间 | 第16页 |
4 质量控制 | 第16页 |
5 统计学处理 | 第16页 |
6 结果 | 第16-22页 |
6.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 第16-18页 |
6.2 疗效分析 | 第18-21页 |
6.3 安全性比较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22-29页 |
1 课题设计思路 | 第22-26页 |
1.1 病因病机 | 第22-24页 |
1.2 “清胆止痒方”的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1.3 “清胆止痒方”针刺依据 | 第25-26页 |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26-29页 |
2.1 清胆止痒方针刺治疗胆汁淤积性瘙痒症的疗效评价 | 第26-27页 |
2.2 清胆止痒方针刺方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 清胆止痒方针刺对瘙痒程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附录 | 第32-42页 |
附A 西医诊断标准: | 第32-33页 |
附B 知情同意书 | 第33-34页 |
附C 随机分组及随机数字表 | 第34-35页 |
附D 分配序列表 | 第35-36页 |
附E 技术路线图 | 第36-37页 |
附F 瘙痒症状积分表 | 第37-38页 |
附G 视觉模拟评分 | 第38-39页 |
附H 疗效评定标准 | 第39-40页 |
附I 不良反应事件记录表 | 第40页 |
附J 脱落病历记录表 | 第40-41页 |
附K 终止研宄记录表 | 第41-42页 |
文献综述 | 第4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