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灌丛沙丘的光释光年代学及环境意义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8-15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1.2.1 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 1.2.2 存在问题 | 第14页 |
| 1.3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5-24页 |
| 2.1 柴达木盆地地质背景 | 第15-16页 |
| 2.2 柴达木盆地地形地貌特征 | 第16-17页 |
| 2.3 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特征 | 第17-18页 |
| 2.3.1 气候 | 第17页 |
| 2.3.2 水文 | 第17-18页 |
| 2.3.3 土壤与植被 | 第18页 |
| 2.4 柴达木盆地南部灌丛沙丘区概况 | 第18-20页 |
| 2.5 OSL样品的采集 | 第20-2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3.1 光释光方法原理 | 第24-25页 |
| 3.2 长石测年 | 第25页 |
| 3.3 ~(14)C测年 | 第25-26页 |
| 4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 第26-47页 |
| 4.1 实验室OSL样品的前处理 | 第26-28页 |
| 4.2 样品等效剂量(De)的测试 | 第28-31页 |
| 4.3 样品剂量率的测定 | 第31-33页 |
| 4.4 实验结果检验 | 第33-39页 |
| 4.4.1 红外光长石信号检验 | 第33-35页 |
| 4.4.2 实验结果检验 | 第35-39页 |
| 4.5 年代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7-49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47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