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文教区规划论文

书院文化与中国高校校园建设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目的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对书院文化的研究第10-11页
     ·对高校校园建设的研究第11-12页
   ·概念界定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2-15页
     ·研究内容第12-13页
     ·框架结构第13-15页
2 中国教育建筑的历史演变第15-35页
   ·中国教育建筑的历史演变第15-24页
     ·古代:书院第15-17页
     ·清末:洋务派新式学堂与教会大学第17-19页
     ·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第19-21页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模式的影响第21-22页
     ·改革开放后:高校建设的复苏第22-24页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的现状第24-25页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现阶段存在的几个问题第25-33页
     ·校园文化氛围的缺失第25-28页
     ·校园历史文脉的断裂第28-30页
     ·尺度的缺失第30-32页
     ·片面追求总平的图案效果第32-33页
   ·本章小节第33-35页
3 书院文化探究第35-53页
   ·书院的教育模式第35-36页
   ·书院的建筑文化特征第36-44页
     ·自然与人文并重的选址与环境第36-37页
     ·紧凑的功能布局与丰富的空间组织第37-41页
     ·灵活的建筑群体组合第41-42页
     ·朴实典雅的意境与风格第42-43页
     ·庄重质朴的装饰与色彩第43-44页
   ·书院的人文文化特征第44-51页
     ·"天人合一"的环境观第45-47页
     ·"礼乐相成"的建筑群体观第47-48页
     ·"善美同意"的建筑观第48-50页
     ·"情景交融"的文化特色第50-51页
   ·本章小节第51-53页
4 书院精神在中国高校校园建设中的回归第53-85页
   ·书院制教育模式探讨第53-54页
     ·当代中国高校对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尝试第53页
     ·对当代中国高校教育模式的建议第53-54页
   ·中国高校校园建设的选址、建筑密度与功能分区的几点建议第54-62页
     ·高校校园选址的山水情怀及与城市的关系第54-57页
     ·适宜的建筑密度第57-58页
     ·高校校园的功能复合与多中心院落式布局第58-62页
   ·中国高校校园外部空间的比例、尺度及交往空间的塑造第62-67页
     ·高校校园外部空间比例的细致和尺度的亲切第62页
     ·高校校园交往空间的塑造第62-67页
   ·中国高校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措施第67-72页
     ·文化氛围的塑造第67-71页
     ·书院文脉的延续第71-72页
   ·实例分析第72-83页
     ·书院文化指导下的规划方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第72-81页
     ·单体建筑的多功能复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学楼改造第81-83页
   ·本章小节第83-85页
5 结语第85-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图表目录第90-94页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的主要论文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庭院式宾馆建筑的传统文化情结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期质量可靠性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