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社区矫正现状与对策探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特色 | 第16-19页 |
1.4.1 访谈调查法 | 第16-17页 |
1.4.2 案例研究法 | 第17页 |
1.4.3 系统论方法 | 第17-19页 |
第2章 社区矫正制度理论体系与实践研究 | 第19-26页 |
2.1 社区矫正的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1.1 社区矫正的基本范畴 | 第19-22页 |
2.2 社区矫正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22-26页 |
2.2.1 国外社区矫正的形成与发展 | 第22-23页 |
2.2.2 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概况 | 第23-26页 |
第3章 雁江区社区矫正概述 | 第26-31页 |
3.1 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调查 | 第26页 |
3.2 社区矫正的主体情况调查 | 第26-27页 |
3.3 社区矫正的客体情况调查 | 第27-31页 |
3.3.1 未成年人比例较大 | 第27-28页 |
3.3.2 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 第28页 |
3.3.3 就业形势总体较好 | 第28-29页 |
3.3.4 侵犯人身财产权犯罪较多 | 第29-31页 |
第4章 雁江区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 第31-48页 |
4.1 社会调查评估 | 第31-32页 |
4.1.1 雁江区社会调查评估开展步骤 | 第31-32页 |
4.1.2 雁江区社会调查评估开展情况 | 第32页 |
4.2 社区矫正接收内容 | 第32-36页 |
4.2.1 集中接收 | 第32-33页 |
4.2.2 个别接收 | 第33-34页 |
4.2.3 接收内容 | 第34-35页 |
4.2.4 接收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35-36页 |
4.3 社区矫正执行内容 | 第36-43页 |
4.3.1 思想教育 | 第36-37页 |
4.3.2 社区服务 | 第37-39页 |
4.3.3 监管考核 | 第39-42页 |
4.3.4 劳动培训与安置帮教 | 第42页 |
4.3.5 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 第42-43页 |
4.4 社区矫正终止程序 | 第43-48页 |
4.4.1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的矫正终止 | 第43-45页 |
4.4.2 社区矫正人员非矫正期满的矫正终止 | 第45-46页 |
4.4.3 解除矫正过程中问题分析 | 第46-48页 |
第5章 雁江区社区矫正问题分析 | 第48-53页 |
5.1 协作机制不够完备 | 第48-49页 |
5.2 基础保障不够到位 | 第49页 |
5.3 社会参与不够普遍 | 第49-51页 |
5.4 教育矫正体系不够完善 | 第51-53页 |
第6章 完善雁江区社区矫正管理体系的方案 | 第53-62页 |
6.1 完善衔接体系,强化部门协作 | 第53-55页 |
6.1.1 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横向工作协调 | 第53-54页 |
6.1.2 完善指导机制,加强纵向业务督导 | 第54页 |
6.1.3 创新部门衔接,实现无缝对接 | 第54-55页 |
6.2 健全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机制 | 第55-56页 |
6.3 加强思想建设,完善教育矫正体系 | 第56-58页 |
6.3.1 加强专业化教育矫正队伍建设 | 第56-57页 |
6.3.2 加强教育矫正措施及方法的实践创新 | 第57-58页 |
6.3.3 加强教育矫正内部环境建设 | 第58页 |
6.4 强化扶助功能,建立社区矫正帮扶体系 | 第58-62页 |
6.4.1 建立社区矫正应急救助基金 | 第59页 |
6.4.2 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培训机制 | 第59-60页 |
6.4.3 建立社区矫正人员中途之家 | 第60页 |
6.4.4 制订社区矫正人员自谋职业扶助政策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