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导论第10-19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相关文献研究第11-14页
        (一)国外文献研究第11-12页
        (二)国内文献研究第12-14页
    三、研究意义第14-17页
        (一)理论价值第14页
        (二)现实意义第14-17页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内容第17页
        (二)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一章 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第19-24页
    一、人性假设理论第19-21页
        (一)人性假设构想第19-20页
        (二)人性假设与政治道德构建的关系第20-21页
    二、责任理论第21-22页
    三、角色理论第22-24页
第二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现状第24-30页
    一、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取得的成就第24-26页
        (一)建国以来“为民”指导思想的传承和发展第24-25页
        (二)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完善第25-26页
    二、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一)常有行政主体执法不公现象发生第26-27页
        (二)个别行政主体权力寻租现象突出第27页
        (三)诚信缺失降低政府公信力第27-28页
        (四)渎职失责现象较为严重第28页
        (五)部分行政人员平庸无为第28页
        (六)行政主体行为失范追责缺位第28-30页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第30-35页
    一、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责任自主性缺失第30-32页
        (一)多元文化价值观念间的冲突第30页
        (二)政治道德责任教育落后第30-31页
        (三)传统行政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第31-32页
    二、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制度化缺位第32-35页
        (一)地方政府政治道德法制建设滞后第32-33页
        (二)社会监督和制约乏力第33页
        (三)政治道德责任赏罚不公第33-34页
        (四)社会转型带来的政治道德失范第34-35页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建设的对策分析第35-43页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主体道德自主性培育第35-37页
        (一)重视行政主体的德性培养第35-36页
        (二)加强地方政府行政主体的政治道德责任意识第36页
        (三)端正地方政府行政主体对公共权力的认识第36-37页
        (四)营造良好的政治道德建设氛围第37页
    二、我国地方政府政治道德责任规范保障制度化建设第37-43页
        (一)加快政治道德责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第38-39页
        (二)完善政治道德责任实现的监督机制第39-40页
        (三)建立有效的政治道德责任问责机制第40-41页
        (四)建立有效的政治道德责任赏罚机制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家本刑法人权思想研究
下一篇:罗尔斯理论体系下共识路径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