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C程序静态分析中并发性漏洞检测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1 静态分析技术第14-15页
        1.2.2 并发程序分析第15-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架构第16-17页
    参考文献第17-20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基础第20-36页
    2.1 软件检测概述第20-23页
        2.1.1 软件检测技术的发展第20-21页
        2.1.2 软件检测技术分类第21-23页
        2.1.3 动态分析检测技术与静态分析检测技术的对比分析第23页
    2.2 静态分析技术研究第23-27页
        2.2.1 基本分析第24-25页
        2.2.2 基于形式化方法的分析第25-26页
        2.2.3 指向分析第26页
        2.2.4 其它辅助分析第26-27页
    2.3 数据流分析技术第27-29页
        2.3.1 数据流分析工作流程第28-29页
    2.4 静态代码检测工具第29-31页
    2.5 静态分析检测工具对比分析第31-33页
        2.5.1 静态分析工具的评价指标第31-32页
        2.5.2 C程序静态分析检测工具对比分析第32-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三章 并发漏洞分析第36-48页
    3.1 并发性漏洞原理及产生的影响第36-39页
        3.1.1 并发漏洞的特点第36-37页
        3.1.2 并发漏洞的分类第37-39页
    3.2 “DirtyCOW”漏洞分析第39-46页
        3.2.1 “DirtyCOW”漏洞及其影响介绍第39-40页
        3.2.2 “DirtyCOW”漏洞原理分析第40-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第四章 并发漏洞检测规则定制第48-64页
    4.1 污点分析标记第48-50页
        4.1.1 污点分析定义第48-49页
        4.1.2 污点传播基本思想第49-50页
    4.2 并发性相关原语与检测器第50-51页
        4.2.1 并发性原语第50页
        4.2.2 并发性检测器第50-51页
    4.3 检测规则定制及实验验证第51-62页
        4.3.1 竞争条件漏洞第51-56页
        4.3.2 死锁第56-60页
        4.3.3 exclusive和recursive的区别第60-62页
    4.4 检测方案效果分析总结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论文总结第64页
    5.2 工作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安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自适应NFC测试仪表中监测软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