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Summary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1.1 小麦生产现状 | 第10-11页 |
1.1.1 小麦产量 | 第10页 |
1.1.2 小麦品质 | 第10-11页 |
1.1.3 我国小麦生产效益及市场竞争力 | 第11页 |
1.2 小麦主要土传真菌病害发生概况 | 第11-14页 |
1.2.1 小麦全蚀病的为害症状、发生分布及防治 | 第12-13页 |
1.2.2 小麦纹枯病的为害症状、发生分布及防治 | 第13-14页 |
1.3 小麦普通根腐病的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1.3.1 发生与危害 | 第15页 |
1.3.2 症状特点 | 第15-16页 |
1.3.3 病原菌种类 | 第16页 |
1.3.4 发病规律及流行因素 | 第16页 |
1.3.5 防治措施 | 第16-17页 |
1.4 小麦茎基腐病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1.4.1 发生与危害 | 第17-18页 |
1.4.2 症状特点 | 第18页 |
1.4.3 病原菌种类 | 第18页 |
1.4.4 发病规律及流行因素 | 第18-19页 |
1.4.5 防治措施 | 第19-20页 |
1.5 小麦土传病害致病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 第20页 |
1.6 小麦普通根腐病和茎基腐病抗病品种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西北地区冬小麦普通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采样、病原菌分离及鉴定 | 第23-5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9页 |
2.1.1 材料 | 第23-25页 |
2.1.2 方法 | 第25-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8页 |
2.2.1 病株真菌分离及纯化 | 第29-35页 |
2.2.2 冬小麦普通根腐病 | 第35-40页 |
2.2.3 冬小麦茎基腐病 | 第40-48页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48-51页 |
第三章 冬小麦普通根腐病和茎基腐病的种质资源抗性筛选 | 第51-6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3.1.1 材料 | 第51-52页 |
3.1.2 方法 | 第52页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2页 |
3.1.4 抗性分级标准 | 第5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3.2.1 接种麦根腐平脐蠕孢2B2.5a菌株的抗性筛选 | 第52-53页 |
3.2.2 接种假禾谷镰刀菌 HYZ1.3b 菌株的抗性筛选 | 第53-55页 |
3.2.3 接种三线镰刀菌J4.2c菌株的抗性筛选 | 第55-57页 |
3.2.4 小结 | 第57-58页 |
3.3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冬小麦普通根腐病和茎基腐病原菌的药剂筛选及室内毒力测定 | 第60-6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60-61页 |
4.1.1 材料 | 第60页 |
4.1.2 方法 | 第60-61页 |
4.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1-63页 |
4.2.1 药剂筛选结果 | 第61-62页 |
4.2.2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 第62-63页 |
4.3 结论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创新点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作者简介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