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区概况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13-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石羊河流域沉积样品采集 | 第18-23页 |
2.2 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 | 第23-26页 |
第三章 石羊河流域现代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主要组成矿物指标分析 | 第26-33页 |
3.1 石羊河流域现代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26-29页 |
3.2 石羊河流域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矿物指标分析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全新世石羊河流域沉积物粒度特征和主要组成矿物指标分成 | 第33-46页 |
4.1 全新世石羊河流域不同区域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33-43页 |
4.2 全新世石羊河流域不同区域沉积物主要组成矿物指标分析 | 第43-46页 |
第五章 石羊河流域现代表层与全新世沉积物对比分析 | 第46-55页 |
5.1 石羊河流域现代沉积物粒度特征 | 第46-47页 |
5.2 石羊河流域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组成矿物指标分析 | 第47-48页 |
5.3 对比全新世与现代表层沉积物粒度和矿物指标的方法 | 第48-49页 |
5.4 石羊河流域全新世与现代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对比 | 第49-52页 |
5.5 石羊河流域全新世与现代表层沉积物主要组成矿物指标对比 | 第52-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5-57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